來源:科技日報
2020-09-18 11:01:09
◎ 杜英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張景陽
周拉比葉有一雙漂亮的眼睛,大而明亮。無意間對視,正在縫紉機前做衣服的她立刻羞澀地笑起來。而之所以注意到她,是因為她是車間負責人口中“做得最好的掙得最多的”。
她所在的車間屬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河灘鎮的廈臨遠達服飾有限公司。從這串長長的名字不難看出,和很多“隱身”于甘肅連綿不絕大山中的村子一樣,這里地處偏遠,交通不便。
直到東西協作開始。
2010年6月,國家確定福建省廈門市對口幫扶臨夏州,一場轟轟烈烈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從此在這里打響。
小山村里的一間間扶貧車間,就是東西協作的產物。2018年以來,臨夏州共建設扶貧車間267家,其中廈門援建車間214家,占全州扶貧車間的80%。
顧名思義,遠達服飾是一家從事服裝加工的公司,董事長李向靖來自廈門,已經在臨夏待了一年多。
“基于當地的現實情況,車間主要承接一些工藝較簡單、工種單一的服裝訂單,如工作服、校服等。車間有129臺機器,200多名工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0人。”李向靖告訴記者。
尤其讓他欣慰的是,來這里做工的以本地家庭婦女為主,保底收入1000元,多的可以超過3000元,很多人拿到的都是她們人生中第一筆工資。
說起婦女們的變化,東鄉族自治縣龍泉鎮黨委書記楊志君打開了話匣子,從找丈夫要錢花到婦女自己掙錢花,他親眼目睹了藏在細枝末節里的變化。
在龍泉鎮拱北灣村的扶貧車間里,他對記者說:“以前婦女只能待在家里,或者階段性務工,現在她們來扶貧車間做衣服,從土地里解放出來,靠自己的勞動掙錢。”
楊志君還記得第一個月發工資時的情景。
下午兩點,他來到車間,竟然發現女工們都不知去向,后來才知道她們是結伴出去買東西了。采購回來的“戰利品”里,有孝敬父母的,有送給孩子的,龍泉鎮的婦女們第一次有了收入,迎來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日子。
扶貧以外,更深刻的變化來自扶智。
以前當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婦女幾乎和社會脫節,終日守著房前屋后。“你跟她們說話,她們就把頭低下,”楊志君說,“現在她們可以大大方方跟你說話,還能聽懂普通話。”
婦女們出來做工后,還有機會去臨夏市、蘭州市甚至山東省參觀工廠車間,學習文化,增長見識。從不識字到可以讀書看報,從丈夫騎摩托車接送到自己買來電瓶車上下班,“這里的變化算得上一場發生在大山溝里的‘婦女思想解放運動’!”楊志君形象地打了個比方。
周拉比葉來自龍泉鎮蘇孟村,今年30歲,只上過小學,有兩個正在讀小學的孩子。她從小就是孤兒,平常在婆家生活,也要靠娘家的爺奶叔叔們幫襯,日子勉強維持。然而自從來到扶貧車間,她再也不需要和別人伸手了。
“充話費、買衣服,錢都從自己的口袋里掏,特別開心。”周拉比葉說,“我去年11月開始做工,每個月都是全勤。”勤奮的她也是全車間收入最高的女工,她對記者說了句:“希望能一直做下去。”
即將摘掉“窮頂子” ,甘肅脫貧攻堅有妙招
“這183個工人里,只有5個讀過書。”東鄉族自治縣東西協作美佳雨具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炳泉同樣來自廈門,他的經歷是這個扶貧扶智故事的另一視角,“雖然做這個工作不需要文化,但我們還是有意培養工人認認字、記記賬,希望他們不只做工,也能學到知識。”林炳泉說。
類似做法并不少見。
車間所在的東鄉縣城南社區的黨委書記馬福輝同樣提到,從前,女工們收入低,家庭地位不高,但現在女工們用雙手掙到錢,家庭地位、社會地位隨之上升。
兩年多前,一句東鄉話都不懂的林炳泉來到這里,而兩年間,門口的路修起來了,600多萬元的廠房、500多萬元的設備到位了,近200名工人進場了。如今,這里生產的雨具出口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
“國家下了大決心,我們也會堅持干下去。”他說。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