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部分地區先行禁塑 禁用以后可以選擇哪些替代品?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0-09-19 07:05:09

原標題:“限塑令”升級,部分地區先行禁塑

【生態聚焦】

為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加強塑料污染治理,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相較于2007年發布的限塑政策,新“限塑令”從行政和技術兩方面采取措施,保證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為進一步落實新“限塑令”,7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又聯合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詳細界定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

新“限塑令”發布后,哪些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能使用了?禁用后可以用什么來替代?為了減塑,我們應該怎樣做?針對上述公眾關心的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業界的專家和學者。

新“限塑令”對日常生活影響幾何

根據新“限塑令”,到2020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今后,禁、限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區范圍和領域會逐步擴大,賓館、酒店將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凱指出。記者注意到,新“限塑令”規定,到2022年年底,全國范圍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5年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

“塑料制品具有方便實用的特點,在一些特殊時期或特定場景下,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限塑工作也不能不顧實際情況搞一刀切,需要對特殊情況進行適當豁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德元強調。

在張德元看來,細化標準在一次性塑料棉簽的禁用上,就充分考慮到醫療應用領域的特殊需求,對醫療器械類塑料棉簽進行豁免;同時,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的特殊需要,細化標準規定,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期間,用于特定區域應急保障、物資配送、餐飲服務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為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作出了靈活的政策安排。

禁用以后可以選擇哪些替代品

顯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是此次新“限塑令”禁、限的重點。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以來,我國大多數塑料廢棄物都得到合理的回收與處置,但再密閉的垃圾回收系統也難免會有一部分塑料廢棄物泄漏到自然環境中。因此,率先禁、限使用這部分容易泄漏到自然環境中的塑料制品,可以減少泄漏到環境中塑料制品的增量。”趙凱解釋道。

對于2020年年底前要在部分地區和場所先行停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行業企業已經開始采取積極行動,形成一批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

以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為例,近年來,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許多消費者已經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其實,塑料購物袋的替代方案還有很多。比如,很多商超為消費者提供了無紡布環保購物袋,設計制作精美的環保購物袋甚至成為購物時尚。

記者走訪發現,為減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有餐飲企業通過改造冷飲杯蓋,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吸管+杯蓋”組合,較好地替代了吸管的作用;可降解塑料吸管等替代產品也在積極生產和應用中,相關產品逐漸成熟,可以為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支撐。為了減少一次性塑料刀叉勺的消耗,不少具備條件的餐飲企業在堂食中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餐具,一些快餐企業正在使用竹木勺替代一次性塑料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統計測算顯示,在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涉及的相關地區零售、餐飲領域,上述塑料制品的年消費量約30萬噸,無紡布、紙、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應量約有40萬噸。應該說,替代產品產能可以滿足消費需求。”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張麗君指出。

對于公眾關心的替代品價格成本問題,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翁云宣認為,替代產品目前尚處于產業發展前期階段,規模小而分散,且需要大量的研發、設備和試驗投入,所以相對成本較高。“隨著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進,相信從生產源到消費終端,全產業將對環境友好型材料達成共識,市場需求量和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替代產品的生產成本會越來越低,相關制品的價格也將變得越來越便宜。”

減塑,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張德元看來,做好減塑工作,不僅需要政府積極行動起來,制定好相關政策規范和實施細則;也需要行業、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執行好國家有關規定,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更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多一些理解、支持和參與,做到能不用的不用、能少用的少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塑料污染治理全社會共治共享的格局,確保限塑政策取得好的效果”。

為落實新“限塑令”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行業、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參與減塑工作。例如,某知名連鎖快餐企業于今年6月宣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中停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在行業協會的牽頭組織下,涉及塑料制品前端生產、中端使用和末端處置的16家主要企業共同成立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推動重要利益相關方攜手建設綠色塑料供應鏈;部分地區的連鎖商超也開始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并主動開展商品包裝的設計優化,以便消費者直接提拎……

“我們已會同相關行業協會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向行業企業傳達到位,后續將組織零售、餐飲等企業,加大向消費者宣傳限塑政策的力度,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共同形成減塑習慣。同時,組織餐飲業、零售業與替代產品生產廠家進行對接,篩選合格供應商,提出產品采購需求,推動企業建立綠色采購體系。此外,還將與相關行業協會共同發起倡議,讓商貿流通服務業更多企業履行主體責任,自覺開展減塑行動。”張麗君表示。

落實新“限塑令”,普通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至關重要。

“普通消費者應認識到,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減少塑料污染,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也是每個消費者應盡的社會責任。”為此,張麗君建議,普通消費者可以在日常消費中使用可循環利用產品,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做到適度消費、綠色消費——“只有大家都積極參與,從身邊小事做起,逐漸養成綠色消費新習慣,才能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記者 張蕾)

[責任編輯:楊凡、汪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新疆促進各族群眾體面勞動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權

新疆促進各族群眾體面勞動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權。近年來,新疆充分發揮在穩就業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就業優先,多舉措多渠道擴大就業,促...[詳細]
光明日報 2020-09-19

黑龍江省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新華社哈爾濱9月18日電(記者王建)記者從黑龍江省有關部門了解到,依據《黑龍江省防汛應急預案》有關規定,黑龍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于9...[詳細]
新華網 2020-09-18

文化和旅游部: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可升至座位數的75%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記者余俊杰、周瑋)記者18日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前提下,有序推進演出場所、娛樂場所等開放管...[詳細]
新華網 2020-09-18

馬拉維外長談一中原則: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2020年9月1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馬拉維外長姆卡卡通電話。馬拉維成立新政府是雙邊關系的新起點,中方將繼續堅...[詳細]
新華網 2020-09-18

中國文化活動走進斐濟鄉村

新華社蘇瓦9月18日電(記者張永興)斐濟中國文化中心17日攜手斐濟遺產和藝術部以及瑙索里多元文化中心,走進首都蘇瓦以北約30公里處的科洛...[詳細]
新華網 2020-09-18

國慶中秋假期景區游客接待量可上調至75%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記者余俊杰、陳愛平)文化和旅游部18日晚間發布公告,要統籌做好國慶節、中秋節假期旅游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詳細]
新華網 2020-09-18

聯黎部隊司令:感謝中國赴黎維和官兵持續14年的真誠服務

新華社貝魯特9月18日電(丁文棟)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司令德爾科爾17日來到中國赴黎維和部隊營區視察時表示,感謝中國赴黎...[詳細]
新華網 2020-09-18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就落實中德歐峰會共識發表觀點

新華社布魯塞爾9月18日電(記者李驥志)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17日出席歐洲政策中心舉辦的主題為“中歐關系的前景與挑戰”的線上活動,并...[詳細]
新華網 2020-09-18

牢記歷史 警鐘長鳴——中國多地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電“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中國多地舉行紀念活動,警示民眾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當日遼寧省其他13個城市也...[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9-18

百余名兩院院士“組團”訪川 “獻策”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新社成都9月18日電“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18日在成都開幕。136名中國兩院院士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9-1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