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09-22 13:42:09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在浙江考察時,他再度強調:“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但一些“城市病”“環境病”仍嚴重影響群眾健康。解決這些問題、保障13億多人的健康,不僅要靠醫療衛生的“小處方”,還要靠社會治理的“大處方”。應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優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著力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社會環境因素。
2016年,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曾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動員全社會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普及健康生活、養成衛生習慣,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把各項防控措施常態化。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深刻認識愛國衛生運動意義,激發公共衛生體系的新活力
將衛生與愛國聯系在一起,這是一項偉大創舉。衛生是個人的事,關乎健康;衛生也是國家的事,關乎國運。把衛生工作與發動群眾有機結合起來,戶戶動員、人人參與,就能筑起阻斷疾病傳播的銅墻鐵壁,化被動救治為主動預防,用制度優勢彌補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醫療衛生條件總體比較落后的劣勢,開創了中國特色防疫模式和公共衛生發展道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疾病災害,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這與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緊密相關。實踐充分證明,愛國衛生運動具有強大生命力,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作為重要內容,提出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是簡單的清掃衛生,更多應該從人居環境、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新時代的愛國衛生運動具有新的豐富內涵,只有切中時弊、切實可行,找準深入開展的著力點,才能使愛國衛生運動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二、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創新突發疾病預防手段
愛國衛生運動的要義在于全民動員,要求每個個體都要行動起來、同向同行。即充分發動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當疫情襲來,全國廣大群眾聞令而動,克服恐慌心理和生活困難,以各種方式參與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疫情當前,發揚愛國衛生運動的優良傳統,堅持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全員參與、共建共享,有助于把我國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文化優勢、群眾優勢,轉化為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行動。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了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堅持預防為主,穩步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成功防范和應對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熱等突發疫情,主要傳染病發病率顯著下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的防,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強化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
三、加快完善基層衛生健康制度體系,增強人民健康的制度保障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只有從制度層面進行謀劃安排,才能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方能筑牢人民群眾的生命防線。在這次疫情防控期間,持續織密防控網絡,推動工作力量充分下沉,動員群眾廣泛參與疫情防控,這些都是愛國衛生運動順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新發展。積極推動愛國衛生運動創新發展,將其融入基層治理工作,使愛國衛生運動與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緊密結合、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把各項防控措施常態化。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重點領域制度建設和改革舉措還需要創新完善。面對更多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的頂層設計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高。會議強調,改革決不能停下腳步,決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這就要求全行業既要“看得準”,又要具體工作“抓得牢、落得實”,其中很重要的經驗在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發揮牽頭作用、部門協調配合加強、地方政府責任壓實,更多地從群眾得實惠的立場破難題、見成效。
四、加快構建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健全疫情防控執法機制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對強化公共衛生法律體系提出新的要求。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包括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30多部法律在內的公共衛生法律總體框架,在依法防控疫情、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了重要法律保障作用。但是,這次疫情暴露了現有法律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比如一些法律之間銜接不夠順暢,一些規定過于原則、適應性弱,等等。因而,針對短板與不足,進行相關立法修法工作,是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疫情的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工作,明確提出“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為我國公共衛生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須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零敲碎打、頭痛醫頭不行,只顧眼前、不計長遠同樣也不可取。從體系建設角度著眼,綜合考慮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統籌相關立法修法各項工作,才能實現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五、著眼高質量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治理能力和水平
要準確定位,超前謀劃,進一步明確學科定位、專業定位、醫療定位,通過高水平的定位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真正建設一批集醫療、防疫、康復、臨床研究、教育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標志性醫院,使醫療、學科、科研融合發展,有機結合、互相支撐。
要利用好大學的資源支撐醫院的發展,也要立足自身優勢,把引進和培養人才放在醫院發展的重要位置,不斷加強醫學臨床科研教育,全面強化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切實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滿足群眾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的愿景。
人民健康是最可寶貴的財富,擁有健康的人民意味著擁有更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堅持預防為主,創新方式方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全過程各環節,加快建設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點的公共衛生體系,深入持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著力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們就一定能凝聚起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戰勝一切風險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