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14億中國人的豐收地圖

來源:人民網

作者:

2020-09-22 16:03:09

▲ 豐收季金黃的麥田。攝影/邱會寧

中國人對“豐收”的感情

是刻在基因里的

這個帶著被陽光烘熱的香氣的詞

不僅意味著物質的充裕

更意味著無可替代的安全感

▲ 山西運城下起了豐收雨。攝影/康輝

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

秋收無疑是最高潮

是所有期待的指向

也是最盛大的節日

萬畝金黃,顆粒歸倉

糧食既是最受中國人重視的作物

也是“豐收調色板”上

最雍容燦爛的一抹暖色

當黑龍江人揭開一鍋

“嗷嗷香”的五常大米飯

廣東人正坐在灶旁

等待“煲仔”中的絲苗米飯的成熟

▲ 黑龍江五常水稻田。攝影/趙天華

當青稞糌粑和酥油茶撫慰了高原的風

高粱釀出的一口香醇熱辣

也驅散了貴州山中的陰冷

▲ 西藏日喀則,青稞已到收獲季節。圖/視覺中國

2019年

中國的土地上長出了6.64億噸糧食

占全球糧食總產量的24.4%

而要尋找華夏農耕的發端

我們終歸要回到

那兩條被深情地喚為“母親”的

大江大河

▲ 秋季的嘉興水田。攝影/夏松

▲ 成都平原。圖/視覺中國

長江

孕育了一串珍珠般的大小糧倉

從“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

到“熟則天下倉廩皆滿”的長江中下游平原

腰肢柔軟的水稻與水墨長江是絕配

而鋒芒畢露的小麥

則似乎正該與擁有“小麥色肌膚”的黃河為伴

▲ 甘肅酒泉瓜州縣,農民收割小麥脫貧致富。攝影/吳俊瑞

小麥

早已徹底俘獲了黃河沿岸居民的胃和心

以河南省為例

糧食產量占全國1/10以上

不僅能在喂飽本省人民的同時遠銷海內外

還是中國最大的餅干、方便面生產基地

▲ 河南周口,農場工人在翻曬小麥。圖/視覺中國

雖然廣大山區的土層較薄

但土地從不虧待勤勞的人

云貴高原和黃土高原或許種不出五常大米

卻正好對上了洋芋(土豆)的脾氣

▲ 貴州威寧農家的烤土豆。攝影/李光榮

在“從吃飽到吃好”的轉變之路上

土豆展現出了驚人的可塑性

碾泥、攤餅、炸塊兒、做粉絲

絲毫不輸給小麥

▲ 廣州市增城小樓鎮小孩在開心地收土豆。攝影/盧文

瓜果菜蔬,大地如虹

如果淀粉之香是畫布的溫暖底色

那瓜果蔬菜就是慷慨傾倒的顏料桶

1988年

“菜籃子工程”第一次由農業部提出

其后30余年間

中國人均蔬菜占有量

從170公斤上升到了近400公斤

中國成為了世界蔬菜種植和消費第一大國

2043.89萬公頃菜地

1億多名菜農

8000多萬名相關從業者的努力

支撐起我們的一日三餐

▲ 廣西百色田東縣的蔬菜生產基地。圖/視覺中國

常規的白菜蘿卜西紅柿

是“蔬菜安全”的堅實防線

而另一些地區的秋季特產

則不圖產量

只圖半個月的新鮮

“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

江南的雞頭米(芡實果實)

既可以與河蝦仁、荸薺、蓮藕一同

組成“荷塘小炒”

也能在桂花糖水中

扮演新剝珍珠的角色

▲ 無錫的芡實(雞頭米)種植地。圖/視覺中國

色濃,味甜,質感敦厚

這是果園里的豐收圖景

“梨行卸了梨,柿子紅了皮”

“旱棗子,澇栗子,不旱不澇收柿子”

碩果累累,是最美的“大紅燈籠高高掛”

▲ 甘肅平涼市涇川縣柿子豐收場景。攝影/左雪蘭

新中國成立時

中國人均水果占有量僅有3千克

而今已高達184千克

上千萬名果農和農技人員

種出了全球31.4%的水果

▲ 甘肅慶陽西峰的蘋果熟了。攝影/汪琳

西瓜、柑橘、蘋果“三巨頭”

占了全國水果總產量的56%

而在1996年到2017年間

中國其它水果的年產總量漲了三倍

▲ 廣東湛江徐聞縣“菠蘿的海”。圖/視覺中國

廣東的菠蘿

與新疆的吊干杏、石榴擦肩而過

四川的紅心獼猴桃、晚熟芒果

賣到了祖國的東北角

西藏的昌都醉梨和江西的馬家柚

進行了位置互換

各地風味在血管般的高速路上涌動

更是獨屬于秋收季節的狂歡

▲ 廣州從化人家豐收荔枝。攝影/邱新生

豐腴百味,皆出于此

佳肴盛宴

需要扎實的主料

更需要星星點點的百味調合

這些“隱藏英雄”,就是油和香料

今年

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預計達到2781萬噸

居全球第二

國內消費量則位居全球榜首

▲ 江蘇徐州賈汪區的紅米花生到了收獲季節。攝影/鄭舟

長江流域每年的菜籽產量

占世界總量的25%

從春季開始

油菜花海的景觀一路北上

由長江流域的冬油菜開啟

再由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春油菜接替結尾

▲ 青海門源油菜花,7月開放最盛。圖/視覺中國

向日葵也不甘示弱

在內蒙古、新疆、黑龍江三大產區的夏季

前來賞花的游客

都被淹沒在高大的花叢中

▲ 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大片向日葵。圖/視覺中國

相比之下

花生、大豆、玉米、芝麻、胡麻

雖然外形低調

種植面積卻是“悶聲發大財”

除了大豆

其余四種作物在中國的種植面積

均位列世界之首

▲ 吉林洮南市玉米豐收季。攝影/邱會寧

有了油脂

五味的融合就有了介質

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生產國

而廣西則是國內最集中的甘蔗出產地

▲ 廣西賀州,蔗農在整理打包黑蔗。圖/視覺中國

如果追求更有“釀造”氣息的甜

盛夏花期之后

就到了蜂蜜成熟的時節

中國穩居世界蜂蜜產量第一位

浙江、四川、湖北、河南、黑龍江的養蜂人

貢獻了超過60%的全國蜂蜜總產量

▲ 廣州從化正在釀蜜的養蜂人。攝影/鄒慶輝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種

被國家統一調控的商品

食鹽對于生活乃至文明的意義

再強調也不為過

中國人每年要吃掉700萬噸鹽

▲ 江蘇鹽城鹽場,全國最重要的鹽產地之一。攝影/清溪

當今中國

四川產的花椒總體質量最佳

而河北、山西則以量取勝

夏末秋初,花椒大量成熟

這場豐收不知牽動著多少食客的心

沒有花椒

麻婆豆腐、沸騰魚、椒麻雞可怎么辦?

▲ 四川南充市西充縣的農民在采摘青花椒。圖/視覺中國

中國大地雖然物產豐饒、各有千秋

但辣椒的收獲場景

仍是最有“豐收味兒”的畫面

中國憑4000萬噸的辣椒年產量

位居全球之首

其栽培面積占蔬菜栽培總面積的12%以上

▲ 貴州畢節市金雞村村民在整理晾曬的辣椒。圖/視覺中國

秋天,新疆的廣闊大地上

正準備醞釀一波接一波味覺刺激

全國1/5的干辣椒

都來自這片被陽光親吻的土地

▲ 新疆塔城沙灣縣的農民正在晾曬辣椒。攝影/張永鋒

從“傳統吃辣大省”云貴川

到陜西、甘肅、湖北、

江西、廣西、海南……

這種介于蔬菜和香料之間的神奇作物

“點燃”了中國人的舌尖

創造出數不清的迷人風味

▲ 陜西寶雞市隴縣農家院的辣椒豐收圖景。攝影/左雪蘭

上山下海,收盡肥美

秋收,收的不止是土里長出來的

也有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2019年,全國牛肉產量667萬噸

羊肉產量488萬噸

大江南北

共享這一份對秋膘冬補的執念

▲ 新疆阿勒泰,哈薩克牧民趕著牛羊群進行秋季轉場。圖/視覺中國

草原林海中

除了有“行走的豐收”

還有“深藏的山貨”

這是獨屬于一方水土的秋天

趁夏季的余溫尚在

東北的森林里出現了藍莓、榛蘑

與西南人民的菌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 昆明農貿市場里的牛肝菌。圖/視覺中國

人人心里都藏著一份“莼鱸之思”

中秋前后的大閘蟹

是老饕眼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奢侈

生蠔、扇貝、貽貝以及各類海魚

也在秋季達到了風味與口感的巔峰

▲ 江蘇淮安盱眙縣天泉湖的秋季捕魚場景。攝影/楊默

▲ 福建漳州東山島的海捕場景。攝影/楊天鑫

秋風乍起

困居城市的人們無畏旅途勞頓

只為在河塘邊、海港邊的餐館院子里坐下

給味蕾一個季節性的交代:

“看吧,我沒有辜負你吧。”

▲ 廣東江門臺山,村民喜悅豐收蓮藕。攝影/邱新生

中國人與土地的羈絆

深刻得無法被城市化動搖

豐收的另一面不是揮霍

而是加倍珍惜

以及對土地和勞動者的真誠感念

▲ 愿收獲的人們都如愿以償,我們的日子也熠熠生輝。攝影/張永鋒

又是一年

秋收、秋耕、秋種的大忙時節

祝所有期待著收獲的人們

如愿以償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