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9-23 14:20:09
新華社昆明9月23日電 題:脫貧的歌聲——云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共入新時代
新華社記者王長山、吉哲鵬、楊靜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
每次彈唱《阿佤人民唱新歌》時,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的佤族漢子巖平都會激動不已。他對窮困有著特殊的記憶:兒時父親去世、母親出走,他住在茅草屋,常餓肚子。長大成家后,妻子患了重病,花光了積蓄。
“有了共產黨,我才能和貧困說再見。”2018年,在駐村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巖平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撐起了這個家。這是直過民族困難群眾脫貧發展的縮影。目前,云南已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怒族和傈僳族也將于今年底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歌聲里有時代的烙印。精準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阿佤人民唱新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快樂拉祜》等經典老歌又被賦予新內涵,新創作的《棒球之歌》《我有一個夢》《感恩共產黨》等更是唱出了云嶺大地的時代之音。
啟蒙之歌
“山寨的夜晚呦靜悄悄,鳳尾竹隨風輕輕地搖,書聲瑯瑯傳山寨,姑娘小伙讀夜校……”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曼囡村曼班三隊,縣文工團成員扎兒在夜校教拉祜族村民唱歌。
包括拉祜族在內,云南有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佤族等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
曼班三隊是一個只有17戶人家的拉祜族深度貧困村寨。幾年前,這個村寨還十分封閉落后,村里幾乎沒人讀過書,很多人靠救濟糧生活。
娜四是曼班三隊唯一的女獵人。她的父親年紀大了,妹妹因發高燒落下殘疾,她要養活一家人。但刀耕火種一年的收成只夠吃幾個月,大半年要靠救濟糧,她只能進山打獵。
2015年,村里來了由4名扶貧干部組成的駐村工作隊。白天,工作隊員在地里教村民如何種水稻、摘茶葉;晚上,工作隊員辦掃盲夜校教村民學認字,幫村民轉變觀念。
幾年下來,這個過去“說不聽、帶不動、拉不走”的特困村寨有了大變化:以前兩三年才能出欄的豬,如今只需6到8個月,村民還學會了給豬打防疫針;一年一季的水稻也變成了一年兩季……
原本連育秧苗、撒化肥都不會的娜四,在扶貧干部指導下,全家經過幾年發展種下了18畝茶樹、4畝水稻。
在悠揚的歌聲中,娜四還和村民一起到夜校里學識字。曼班三隊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羅志華說,娜四雖不打獵了,但還是村里數得上的能人。“她腦子活、不怕生,學文化學得最快,村里種的茶樹就數她管理得最好!”羅志華說。
曼班三隊是直過民族村寨脫貧發展的縮影。云南堅持志智雙扶“斷窮根”,在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群眾中,不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的人由2016年的13.02萬人減少到3.73萬人,大學生由1513人增加到2018年的4840人,許多貧困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大學生;開展就業培訓18.43萬人次,轉移就業12.41萬人。
在直過民族聚居區,現代產業取代了刀耕火種,電商走進了基諾山寨,德昂山寨年輕人學會了用手機學習農業生產技術。
在西盟佤族自治縣,像巖平一樣的佤族群眾再唱新歌:僅憑種植皇竹草這一項,去年巖平家收入3萬元,實現穩定脫貧。
今年4月,云南正式宣告拉祜族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回蕩在大山里的歡歌,成為各族群眾昂首邁入新時代的凱歌。
發展之歌
“甜蜜甜蜜,甜蜜的棒球,想不到有甜蜜的日子……”
怒江大峽谷的群眾,很少人知道棒球這項運動。但這兩年,制作棒球變成很多貧困群眾的日常工作,還成為他們增收的重要渠道。
原來,近年來對口幫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廣東省珠海市引進企業,在怒江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建了17個棒球扶貧車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打工。福貢縣石月亮鄉依陸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友向福為表達心中的喜悅,用民歌曲調創作了《棒球之歌》。
怒族是云南兩個尚未宣布整族脫貧的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之一,福貢縣是全省9個未脫貧摘帽縣之一。2019年初,福貢縣匹河鄉托坪村的怒族群眾花六妹和其他村民一同搬遷到山下的安置點后,也走上棒球扶貧車間的縫制崗位。因工作出色,她被提拔為車間管理人員,每月工資2000元。
歌聲傳出大山,唱出了時代的發展——為攻克貧困堡壘,云南省堅持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制定了行動計劃,統籌20個行業部門項目資金,集中投入343.9億元,以改變“直過區”生產生活條件。
道路的飛越——脫貧攻堅以來,云南加大了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的交通建設力度。交通運輸部也加強對直過民族聚居區30戶以上的部分自然村實施通村公路硬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幾年來,直過民族聚居區共建設村組道路8000多公里。
住房的跨越——精準扶貧開展以來,云南在“直過區”堅持“以業定遷、以崗定搬”,將易地扶貧搬遷與城鎮化建設緊密結合,對2.7萬余戶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堅持“一戶一方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7.8萬余戶,讓竹片房、茅草房成為歷史。
產業的崛起——云南把產業扶貧作為根本性舉措來抓,在直過民族聚居區發展扶貧龍頭企業160多個,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670個,培育特色農戶1700多戶,發展經果林、林下種植面積近百萬畝;民族特色手工業覆蓋1.1萬多戶。
從怒江之畔的《棒球之歌》到基諾山上的《我的家鄉基諾山》,一曲曲情意綿長的山歌,是直過民族聚居區跨越發展的時代見證。云南省政府副秘書長、扶貧辦主任黃云波介紹,目前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已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70.7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39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26.69%下降到2.41%。
感恩之歌
“黨的好政策,讓獨龍族過上了幸福生活,獨龍江人民永遠感謝黨,永遠跟黨走……”站在波濤滾滾的獨龍江畔,獨龍族婦女李文仕激動地用獨龍語唱起自編的“感恩歌”,幸福和感恩寫滿燦爛的笑臉,融進悠揚的歌聲。
獨龍族主要聚居在滇藏交界處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這里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曾經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是云南乃至全國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程以及獨龍江鄉“率先脫貧全面小康”提升行動扎實推進,全鄉千余戶群眾住進了新房,草果、重樓、獨龍牛、獨龍雞等特色產業穩步發展,孩子們享受從學前班到高中的14年免費教育。
2019年4月,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率先實現整族脫貧。那年夏天,是獨龍族女孩豐玉梅最難忘的一個暑假,她第一次離開家鄉、第一次乘坐飛機……“這是電視里才有的畫面,我要拍下來給親人和同學一起看。”站在三峽大壩前,豐玉梅舉著手機拍個不停。
在三峽集團的組織下,已有近百名怒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貧困家庭中小學生通過“三峽娃娃行”活動走出大山、開闊眼界。
一個民族一個行動計劃,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云南省扶貧辦行業扶貧處二級調研員王積勝說,2015年以來,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云南中煙工業公司、云南省煙草專賣局、招商局集團在云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以及深度貧困地區投入82.9億元,幫助21個貧困縣摘帽、990個貧困村出列、106.93萬貧困人口脫貧。
“山山嶺嶺哎,歌聲起紅旗飄……”這首歌也唱響在通過鄉村旅游走上致富路的云南騰沖市司莫拉佤族村。在這個“幸福的地方”,村民的生活有奔頭、日子有盼頭、心中有希望,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通過各方合力攻堅,到今年6月底,怒族和傈僳族已達到脫貧標準,這再一次折射“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一個都不能少”的堅定之誓。
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心筑夢的信念越來越堅定。拉祜族小伙子李扎思家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酒井鄉勐根村老達保村民小組。這里老老少少都愛唱愛跳,在唱歌跳舞中表達脫貧發展的喜悅之情。
李扎思也是自小就會唱會彈,已創作了多首歌曲。“其中,我最滿意的是《我有一個夢》。”李扎思抱起吉他彈唱起來:我有一個夢,是中國的夢,是幸福的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