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09-25 16:06:09
大數據時代侵犯隱私權事件頻發!別怕,民法典為你撐腰
◎ 科技日報記者 陳 瑜
一個私營企業老板在廁所里裝了攝像頭,然后在監視器中看哪個工人在廁所里“磨洋工”。一個工人發現后,將老板告到了法院。因為有了民法典,老板不僅要把攝像頭拆下來,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因為侵犯了隱私權。
今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中國人民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近日以“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立法亮點、特色與適用”為題,為法院干警授課。他在授課中總結,民法典回應了互聯網、高科技、大數據時代科技爆炸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時代問題。
人格權關系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人格權獨立成編也是此次民法典編纂的最大亮點。
民法典人格權編,用了多款條文,規定了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重要權利。
在參與民法典編纂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看來,隱私權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權利,就像要穿外衣上街一樣,能夠維護人的尊嚴。
在2009年12月審議通過的侵權責任法里,我國第一次在民事權益里明確規定隱私權,但隱私權包含什么,并沒有規定。民法典從兩個方面對隱私權作了規定:隱私權是什么,什么樣的情況是侵害隱私權。特別是在“隱私權包含什么”部分,提到了“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自然人隱私、個人信息被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民法典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兼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軼解讀說,有時泄露個人信息達不到動用刑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程度,用民法尋求救濟,相當于構成了一個立體、綜合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網。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曾先后4次進行民法典起草工作,但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最終完成。
楊立新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表面看來,民法典的7編好像比較散,但實際上具有非常嚴謹的邏輯體系,其中的一根紅線或者一根主線,是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總則編采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把民事權利確認和保護的基本規則確定下來。分則中的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圍繞5種權利的確認和保護作了具體規定。最后一編即第7編,也就是侵權責任編,對前面各編所確認的各項權利形成兜底保護。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與民法息息相關,也與生活的時代密切相關。
來源:科技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