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9-27 14:16:09
夜幕低垂,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夢嗚苗寨,吊腳樓旁燈光交織,觀眾席上游客翹首以盼。悠揚的蘆笙調子響起,苗家兒女踏著歌聲起舞,一幅富有苗家生活氣息的畫卷徐徐展開。
49歲的潘杰輝是今晚的表演者之一。他能歌善舞、會吹蘆笙,但這些民族技藝曾和他的老家桿洞鄉錦洞村一樣,如同蒙塵的明珠,長久掩埋在深山之中。
靠山吃山,潘杰輝年少時也曾和父輩一樣,從家里的幾畝林地里想辦法。砍了的木頭,鋸成多截,每截1米多長,靠肩扛步行兩個多小時到鄉政府所在地售賣。“賣得快的話,一天能扛兩回。”提起從前的生活,潘杰輝仍很感慨。后來村里通了路,外出務工變得方便了,但濃濃的鄉愁又將他牽絆,“誰不想留在家鄉呢?”
2017年,在當地政府推動下,這個貧困村寨部分村民的木質吊腳樓被一家企業收購,“打包”搬到縣城附近的景區內,重新起樓,取名夢嗚苗寨,配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一批村民隨之搬出大山。
“得知搬遷消息那一天,整晚睡不著覺,心里想著總算有出路了。”潘杰輝說。2018年,剛過完春節不久,潘杰輝一家正式遷居。
短短3年間,越來越多村民從深山中搬出來,夢嗚苗寨漸漸壯大,不僅成為“網紅”景點,還被評為4A級旅游景區。景區創新扶貧模式,開發民俗演出、田園管理等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一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景區流轉10畝土地,分給村民耕種。潘杰輝和妻子潘英花都是田園管理員,他們和其他村民一起,在這里種植水稻,每月領取工資。“游客也能來體驗務農。”潘杰輝說,到了水稻收獲季節,他們還能獲得分紅。
白天,潘杰輝忙著務農。晚上,他換上盛裝為游客表演。“我們的苗歌、蘆笙還有踩堂舞,游客都很喜歡。”潘杰輝說,一場演出他能獲得50元收入,旅游旺季時,一晚能表演兩場。
原來只會說當地方言的潘杰輝,這幾年和游客接觸多了,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現在我能說普通話,希望子孫后代比我說得更好。”窮了半輩子的潘杰輝,只讀到初中,這是他心里一輩子的遺憾。如今他的3個孩子在縣城上學,他沒有別的心愿,就希望他們能好好讀書。
遠處青山如黛,近處流水潺潺。民宿、餐館、商鋪等林立小河兩岸。在夢嗚苗寨,不少村民和潘杰輝一樣,過上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新生活。
馬貴光是融水縣蘆笙制作技藝傳承人。去年,他在夢嗚苗寨租了一間商鋪,將蘆笙做成旅游產品銷售。他的弟弟馬貴兵是自治區級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承人,今年五一假期前夕,馬貴兵的第3間銀飾工坊在這里開業,店內銀飾琳瑯滿目,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選購。談及在這里開店的緣由,馬貴光說,希望苗族的傳統技藝能被更多人知曉。
融水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周衛軍介紹,夢嗚苗寨景區將旅游與鄉村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開創“景區+貧困村”“公司+農戶”等模式,不僅為貧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還對周邊村莊起輻射帶動作用。2016年以來,融水縣通過旅游產業脫貧人數近3萬人,占全縣脫貧人數的25%。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