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09-28 16:11:09
新華社客戶端青島9月28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帶領的科研團隊近日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的觀點:南大洋食物網的關鍵物種——南極磷蝦通過新的避難所對南大洋主要棲息地快速升溫和海冰減少呈現一定恢復力。
人們從100年前的遠征南極時代起就認為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區是南極磷蝦的主要聚集區(70%的磷蝦種群聚集于此),此區域也是磷蝦漁業的主要集中區。而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南極海域的快速變暖使得此區域磷蝦豐度顯著降低,這也為南大洋的保護敲響了警鐘。
孫松團隊研究顯示,在環境快速變化的大西洋扇區磷蝦豐度減少,相對穩定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區成為南極磷蝦的避難所,能夠比一個世紀之前容納更多的磷蝦種群。
南極磷蝦是南大洋高營養級生物的重要餌料,南大洋的漁業管理和保護是基于生態系統和食物網的尺度,這需要科研人員了解南大洋不同區域食物網的結構和差異。孫松團隊該項研究還提供了第一份環南極南極磷蝦同位素基底值,對于開展南大洋食物網結構及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南極磷蝦支撐了南大洋特殊的食物網并且是西南大西洋扇區商業捕撈的主要對象。此區域磷蝦種群是否降低,近二十年存在廣泛爭論,這種不確定性為磷蝦漁業的管理帶來了大量不便。研究團隊從更廣的環南極尺度上提供了新的視角,將為南極周邊海洋保護區建設和磷蝦漁業的合理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此項工作由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英國南極局、那不勒斯動物所和墨西拿大學的科學家共同完成。(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