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06 16:56:10
新華社福州10月6日電 題:閩都文化在活態傳承——福州三坊七巷旅游見聞
新華社記者 董建國
彩繪油紙傘、軟木畫制作體驗、聽閩劇吃魚丸……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游客的“網紅”打卡點,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筑和濃郁的閩都文化讓游客們流連忘返。
有著“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之譽的福州三坊七巷始于晉、成于唐宋、興于明清,目前基本保留著唐宋時期的坊巷格局,現存古建筑200多座。這里走出了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等名人,被贊為“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近年來,為更好守護、傳承福州歷史文脈,福州市共投入100多億元,大力實施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等重大保護修復項目。經過全面的修復和保護后,目前三坊七巷薈萃了閩都文化的精髓,成為展現閩都文化的“城市會客廳”。脫胎漆器、軟木畫、壽山石刻、油紙傘等民間藝術業態相繼入駐;“米家船”和“青蓮閣”裱褙店、“木金肉丸”等老字號也陸續回歸,添了不少煙火氣。
位于文儒坊內的中國商印展覽館匯聚了民國時期福建商業往來的印章、刻版、票據等實物藏品,共計1000余件,引來不少游人觀看。“數錢啦、數錢啦”,記者5日在現場看到一位工作人員將一小籃子的硬幣倒在一塊刻有一個個圓形圖案的木板上,用手撫平,硬幣便輕松地嵌入其中。這便是以前的“數錢板”,數起錢來準確快速。來自浙江金華的馬女士帶著女兒前來參觀,她說:“這些展覽有趣又有料,所以特意帶著孩子來長長見識。”
在三坊七巷的塔巷內,9月底開門迎客的金魚主題博物館內游人如織。在這里,既能近距離感受非遺項目“福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藝”的魅力,又能領略各式各樣的金魚文創產品。“把福州金魚和三坊七巷兩者融合在一起,既能讓福州金魚增添最佳展示窗口,又促進了傳統街區的活化利用。”博物館創始人黃林青說。
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福建木偶戲展演等一系列活動,讓不少游客駐足觀看。來自泉州的陳女士帶著小孩來逛展,不時拿起手機拍下展品。她說,看到這些作品,感覺一下子拉近了和這個城市的距離。
“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可是三坊七巷改造后的首批‘住戶’之一。”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陳秀梅說,“三坊七巷給予了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棲息和傳承的平臺。在這里,我們打造了‘老宅子曬老手藝’的非遺活態展示模式。我們將繼續依托三坊七巷,讓福建文化走出去。”
“活化利用是最有力的保護。”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勝說,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鐫刻著閩都文化的記憶,不僅要活在都市風景里,而且要扎根在人們心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