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14 21:33:10
新華社拉薩10月14日電 題:措麥村的新希望:一曲藏戲謀振興
新華社記者唐弢、王炳坤
從拉薩市區沿青藏公路西行45公里,有個叫措麥的村莊。“措麥”藏語意為“碧湖下的村莊”,這里不僅風景優美,還因藏戲而聞名,鑼鼓聲、絢麗的民族服裝、精美的飾品,抬腿、伸手、嬉笑、怒罵……熱鬧的場面常常吸引十里八村的鄉親前來圍觀。
措麥藏戲至今已有350年的歷史,每逢藏族傳統節日,村民們就搬著小板凳,全家老小早早候在戲臺下,等待藏戲的開演。
今年53歲的拉巴次仁,便是在這鑼鼓喧天的環境熏陶下長大的。13歲時,他正式拜師學習藏戲,當年就登臺演出。20世紀80年代,村里重建藏戲團,拉巴次仁當上了戲團第五任團長,成為措麥藏戲的傳承人。
“藏戲在民間又稱作‘假面具戲’,不同顏色的面具在藏戲中有著不同的含義,措麥藏戲屬于藍面具戲種。”一提到藏戲,拉巴次仁的話匣子便打開了。
雖然唱藏戲的歷史悠久,但以前的演出只能算是自娛自樂。拉巴次仁剛剛接手戲團時,團里只有不到20名演員,大多數都是老人。“那時演出也沒有什么報酬,主要靠觀眾自愿給錢。”
不僅是藏戲團,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措麥村都在為如何增收而發愁。幾年前,措麥村還是一個單純依靠農業的村子,在全鄉6個行政村中發展相對滯后。“過去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放牧和種植農作物,看天吃飯,村集體收入也時常‘掛零’。”措麥村黨總支書記索朗益西說。
出路要自己去尋找。2015年起,措麥村開始實施產業興村行動,培育農產品品牌,重點發展牦牛養殖繁育基地、聯戶增收磚廠、殘疾人家具廠、純種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糧食加工廠等5個實體經濟。“去年,村里實現創收124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1.4萬元。”索朗益西說。
村民富了,藏戲團也“活”起來了。在村委會幫助下,藏戲團有了自己的排練室和服裝間,不同角色的服飾、道具也漸漸多了起來。演員們排練、演出都能拿到一天80元左右的報酬,團里還能統一解決伙食。
“生計有了保障,年輕人自然會來。”拉巴次仁說,團里現在有32名演員,30多歲的年輕人占了絕大多數。2014年,措麥藏戲被評為拉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走出村莊,有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如今,藏戲團能排演八大藏戲中除了《文成公主》《頓月頓珠》外的其他所有劇目。去年戲團頻繁去外地演出,一共演出40多場,每個演員都有7000多元的收入。”拉巴次仁說。
看到“活起來”的措麥藏戲,索朗益西內心也有了新的愿景:何不用藏戲這張“金名片”,把更多游客吸引到村里來?于是,一張“非遺鄉村”的藍圖開始在措麥村勾勒。
藏戲綜合文化廣場、藏戲傳習基地、“藍面具”藏戲合作社……在政府主導和社會廣泛參與下,措麥村一個個與藏戲有關的項目紛紛規劃上馬。“依托藏戲文化,我們將在措麥打造一個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同時,村里還準備將70多間閑置房間從村民手中流轉過來,改造成民宿,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索朗益西說。
從農業村到產業村,再到“非遺村”,措麥村的每一步都踩在了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努力盤活這方水土,這方水土也會給予我們最好的饋贈。”索朗益西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