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20-10-15 09:40:10
長假消費僅是內循環的起點
中國新聞周刊評論員/閆肖鋒
發于2020.10.19總第968期《中國新聞周刊》
據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同比恢復69.9%。國內旅游市場強勁復蘇,領先全球,實屬來之不易。
而長假消費取得的成績,只是打好內循環的第一仗。延續假日消費熱度,需長期堅持經濟結構性改革,包括改善分配制度、福利制度以及抑制房價等為消費者減負的措施。
如何才能促進消費進而推動消費升級呢?
第一,抑制房價,讓民間消費能力從房價重負中釋放出來。國內大城市房價這么高,居民家庭“六個錢包”都付了首付,未來二三十年要還清房貸,如何啟動并升級消費?這當然不現實。國家可以考慮推出更多的共有產權房、保障房、公租房等形式,降低民眾住房壓力,以釋放其旺盛的消費潛力。
第二,政府在切分GDP蛋糕時,應多向企業和百姓傾斜,不要等到發展經濟時,才想到啟動民間消費。建議進一步對民營企業減稅降費,給他們營造一個較好的生存環境,只有民營企業發展了,才解決了就業的大頭,進而有效拉動國內消費。藏富于民,讓民眾口袋里的錢不斷增加,則拉動內需指日可待。
第三,勿讓醫療、教育、養老成為“新三座大山”。除了居民的消費被房價抑制之外,導致消費乏力的還有廣受報怨的教育、醫療和養老費用高企,這大大損傷了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如果財政支出在這個過程中不起到調節作用,就會發生“甩包袱”的現象,不利于拉動消費,更奢談消費升級了,甚至還將導致生育率進一步降低。因而,政策要回歸做好公共服務的宗旨。
第四,引導消費升級,培育和壯大新中產階層。本次長假,旅客們也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的“打卡式旅游”,更愿意享受一種沉浸式的深度旅游。旅客不再追求“游得多”,而是希望“游得精”。國慶檔票房收獲39.48億元,因上座率所限比去年“史上最強國慶檔”的44.66億元有所減少,更主要的原因是沒有爆款影片帶動。要關注人們的消費方向和消費方式正在悄然改變,尤其是90后人群的消費趨勢,更敢花,更精致,也更挑剔。據專家學者預測,未來15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將從4億人增至8億人。這個推測是一種理想狀態,并不能自動實現,要實現這個預言必須經歷深刻的結構性改革,包括供給側改革,也包括社會結構改革。
總之,擴大內需,擴大消費,這是“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重中之重。中國有14億人口,比美國、歐盟的總和還要多,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而且國內需求旺盛。提出經濟內循環的概念,主要還是激活民眾消費需求,拉動國內經濟,把中國經濟由原來的出口導向型,轉為內需拉動型。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培育和壯大新中產階層對于現代化進程,更具長遠意義。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主要是依靠出口、投資(房產+基建),國內民間消費相對較弱。啟動民間消費要有切實的政策落實,要讓民眾的錢有好的消費方向和投資方向,這樣,經濟內循環才能真正啟動。長假消費僅是內循環的起點,更精彩的篇章有待續寫。
《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38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