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2020-10-19 19:49:10
作者:彭勃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近年來,我國對基層治理越來越重視。在許多城市的治理創新方案中,都采用各種方法強化基層的治理力量。例如:北京通過“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方式,提升基層協同條線職能部門的能力;上海推行“五權下放”等下沉式改革,并提出要對基層治理進行“加減乘除”,意在切實為基層“賦權增能”。這些創新舉措依靠自上而下的壓力和動員機制,從外部作用于常規化的治理運行體系。然而,隨著創新方案的深入實施,從點到面的推廣,從短時間向長時段的延伸,創新動力時常面臨損耗,創新績效也隨之遞減。這說明,我們仍然缺乏一個可持續、制度化的,并能與原有體制有機共生的機制,從而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傾斜和下沉。
在此背景下,我們逐步將目光聚焦到大數據和智能技術,希望抓住技術治理的“牛鼻子”,用技術手段切入基層治理的組織內核和管理過程,實現技術為基層治理賦能的目的。當前,技術手段在基層治理中日益頻繁而深入的運用,正在深刻改變著基層治理的圖景。應當說,智能化治理在基層的賦能效應,在不少場景中得到了顯現。但是,從整體上來說,賦能基層、下沉權力的創新設計并未完全實現,智能化技術在賦予基層治理新動能的同時,也給基層治理帶來了新壓力。
基層治理的“能力赤字”主要來源于公共治理機制的責權配備不合理,法治化環境有待建設,超常規發展擠壓出超負荷社會治理成本。那么,在目前的情況下,通過智能技術為基層治理賦能的可行方法和現實路徑又在哪里?本文認為,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深刻理解中央關于社會治理的定位,之所以是治理而不是管理,說明了社會治理本身所蘊含的工作奧秘和巨大潛能。所謂社會治理的智能化,不應該將社會治理又拉回到社會管理的老路子,做成強化版的社會管理。否則,智能化不僅不能解決當前面臨的難題,反而會激化現存問題。智能化不能賦能、反而增壓的做法,是與智能化社會建設的初衷相悖的。智能化建設,應當順應社會治理的理路和發展規律,為基層治理所用,為社會治理服務。
智能化建設的推行,首先要厘清內部工作關系,切實為基層減負。在目前的體制機制下,謀求結構性、體系化地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減負可以讓基層騰出精力處理更為緊要的事務,這樣的減負就是增能。應當承認,基層承擔相應的工作負擔是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合規定、不合情理,甚至是毫無價值、毫無必要的無厘頭形式主義工作。極少數部門也會“習慣性”摔包、“條件反射式”下派任務。如何遏制這些屢禁不止的現象?智能化應當發揮充分發揮其透明化、易監督、可留痕的特征,有效執行基層的“權力清單”和“工作清單”,使派單更加科學,評估更加合理,合作更加公平。
智能技術手段應發揮功效,替代處理基層部分工作。在基層治理的繁復工作中,各種信息的收集整理、輸入分析占用了大量的工作精力。智能技術的推出,尤其是神經元感知系統、智能計算研判預警系統、自動派單處置系統等,形成了一個具體事務的處理閉環。智能技術的升級,也可以歸并原來多達幾十種的數據信息庫,一次收集、一次入庫、多次使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基層大量的工作負擔。
智能化有助于提升基層統籌社會治理的戰略性能力。近年來,基層往往疲于奔命,忙于應付具體而瑣碎的事務,系統性的謀劃和戰略發展能力明顯下降。而社會治理的智能化為提升基層的戰略性治理能力提供了“新武器”。隨著智能化建設擴容升級,尤其是“社區云”等信息庫的完善,有利于基層治理主體對轄區內的規模底數、情況變化、規律趨勢、預警研判等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從而為提升基層的戰略性治理能力奠定基礎。也就是說,社會治理的智能化,不僅是為上級通過高科技方法發現問題和布置任務提供便利,更應該將智能化的“武器”交給基層,提升基層的靈敏感知、靈活調配以及戰略決策能力。只有發揮出基層治理主體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實現基層治理的持續創新、長治久安。
智能化應當著力挖掘“治理”本身的題中應有之義。之所以需要治理,說明人類公共問題單靠政府機構、執法部門是難以完全解決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姆森提出,治理的核心要義是保持一種良好的秩序。也就是說,要通過治理推進部門機構之間的良性協同互動,推進國家、社會與個人的充分合作。智能化治理的工作路徑不是要解決所有的難題,而是創造一種良好的秩序、良好的氛圍。換句話說,不能讓智能化將政府打造成“電子警察”或“電子保姆”,而是要升級技術手段,優化治理氛圍,這樣一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就會不斷得到提升。社會治理的智能化在做好框架性的頂層設計、平臺構造之后,技術手段的設計權應當交給基層?;鶎釉O計的智能技術,應當服務于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治理內涵的挖掘,具體表現在促進各個治理組織的協同參與、促進人與人的直接交流,即提升基層社區的團結水平和連接程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