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專業博士擴招,數量和質量如何保證“并駕齊驅”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0-10-21 05:18:10

專業博士擴招,數量和質量如何保證“并駕齊驅”

從今往后,報考博士的考生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到底是考學術博士,還是專業博士?盡管考生個體選擇存在差異,但毋庸置疑的是,專博招生,將在最近幾年迎來高峰。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稱,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進一步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9年,累計授予專業碩士學位321.8萬人、專業博士學位4.8萬人。有專家預測,大幅擴招后,專業博士年均授予量將達到2萬人以上,接近當前博士規模的三分之一。

專業博士與學術博士“水平相當但本質不同”

今年起,一系列針對研究生教育的調整和優化政策不斷出臺,“擴招”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信號。這次《方案》又明確提出,專業碩士招生提高至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專業博士招生數量。

事實上,2017年專業碩士首次超過學碩招生人數,到2018年專業碩士招生人數占比近58%,專業碩士招生提高至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并不存在問題。換句話說,這一《方案》對于博士培養,特別是專業博士的發展呈現出最意味深長、也最值得關注的變化。

何謂專業博士?專業博士和學術博士,究竟有多大區別?

“專業博士與學術博士都處于博士教育層次,培養目標指向不同,學術博士更強調‘頂天’,致力于對前沿理論問題的原創性研究;專業博士著眼于‘立地’,強調對復雜工程技術或管理問題創造性解決。”武漢大學教授劉亞敏這樣描述兩者的差別。

1920年,哈佛大學最早啟動教育學領域的專業博士項目,設立教育博士,旨在解決實際的教育問題,“在實踐領域尋求職業發展”;而學術博士作為“學科守護者”,仍以學術性研究為價值取向。

“從設立之初,這就是兩種水平相當但本質不同的學位。”在蘭州大學教授包水梅看來,“專業博士和學術博士,本質區別在于人才培養目標、知識結構、培養模式及人才質量標準不同。”具體地看,學術博士培養目的重在學術創新,專業博士主要培養特定社會職業的專門應用型人才,如工程師、醫師、教師、律師等,培養目的重在應用技術能力。

目前,許多高校對專業博士考生的要求是,具有一定年限的實踐工作經驗。考生于麗報考專業博士前,已經在北京某高校行政崗位工作了7年。她選擇報考了專業博士,原因是想“帶著問題去讀”。

專業博士占比小,學術博士面臨“市場錯位”

1997年,我國專業博士首次設立于臨床醫學領域,次年共招生436人。截至目前,已設立工程、口腔醫學、教育、獸醫、臨床醫學和中醫學六種專業博士類型,2018年共招收專業博士6784人。

專業博士招生規模年年增長。即便是這樣,在一些人看來,我國專業博士的培養規模仍有可擴大的空間。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在一些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里,專業博士占博士學位授予總數的一半以上。

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王坦的一份研究顯示:這20年間,我國專業博士招生擴大約16倍,而同期博士招生總數僅擴大6.4倍。

“2018年,我國專業博士招生數量處在歷史最高位,依然只占當年博士招生總數95502人的7.1%。”王坦告訴記者,“不管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占比上看,我國專業博士與學術博士相比,差距巨大。”

專業博士發展駛入快車道,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市場的需求。

《方案》提出,博士專業學位發展滯后,類別設置單一,授權點數量過少,培養規模偏小,不能適應行業產業對博士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

“從結構上看,學術博士所占比例過高,供給大于需求,他們的傳統就業渠道,如去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教學或學術研究工作的通道越來越窄。”劉亞敏發現,越來越多的學術博士到行業、企業從事技術研發或管理工作。這樣一來,現實供給和實際需求“發生了錯位”,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增設專業博士類型,擴大專業博士招生規模,以滿足行業、企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博士就業走出‘象牙塔’是全球趨勢。”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傳毅表示,美國科學基金會每年針對畢業5至25年的博士的追蹤調查顯示,僅有約一半的博士在大學或四年制學院任教。

這一比例在我國更低。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博士畢業生到高校和科研機構任職的比例僅約38%。

王坦的研究印證了這個趨勢,“隨著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和學術勞動力崗位的逐步飽和,博士畢業生去向呈多元化趨勢,博士學位和學術職位間的傳統聯系開始脫鉤,我國的博士畢業生已越來越多地從事非學術性工作。”

對于專業博士招生規模的增幅,劉亞敏難以給出準確的判斷,但是她坦言,“新增的博士生招生計劃將主要用于專業博士”。她預計,專業博士近幾年將以增量調整為主,逐步過渡到存量調整為主,“10年后,我國專業博士很可能與學術博士將并駕齊驅”。

專業設置不能盲目追求數量擴張

中國傳媒大學研三的劉藝南正準備考博。她并未受到“專業博士擴招”政策的影響。一方面,各高校對于專業博士招生的具體計劃還未出臺,另一方面,在新聞學領域,并未設置專業博士。

到底哪些領域要增設專業博士?標準又是什么?

《方案》提出,博士專業學位類別設置的重點是工程師、醫師、教師、律師、公共衛生、公共政策與管理等對知識、技術、能力都有較高要求的職業領域,也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按照成熟一個、論證一個的原則,在其他行業產業或專門領域中設置,一般應具有較好的碩士專業學位發展基礎。

理論上,大幅擴招,要通過增設專業博士類別來達到。目前,法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等需求旺盛的專業碩士尚無相應的專業博士類型。在設置專業博士時,是否應該存在與之對應的學術學位?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是一個整體,從成熟的專業碩士向專業博士過渡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趨勢,但并不表明所有的專業碩士都一定會有與之對應銜接的專業博士。劉亞敏表示,“這既取決于對博士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市場需要,也取決于高校自身的培養條件”。

我國在專業博士點審批、類型設置、招生計劃等方面,政府起著主導作用,市場調節顯得相對弱化。王坦建議,專業博士要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不能盲目追求類別增設、布點增加和數量擴張。

專業博士與學術博士須避免同質化

記者調查發現,前些年,擁有學術博士學位授權點是申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重要支撐,學術博士的博導數量是申請專業博士點的必要條件,但問題隨之而來。

王傳毅坦言,專業博士入校后,如果沿用培養學術博士的條件與方法,可能會陷入一個困境——即若在降低學術要求的同時,沒有強化實踐創新的培養導向,既不“學”,也不“專”,專業博士很容易淪為學術博士的次等品。

類似的問題在專業碩士層面已然存在。

按照相同邏輯,近十年國家大幅度提高專業碩士的招生數量,學生們對專業碩士的接受度不斷提升。和專業碩士一樣,專業博士對專業實踐基地、校外導師的數量和質量都要求頗高,很多高校依然困在“重學輕術”的傳統觀念之中。

王坦發現,專業博士培養出現了兩個極端:一種是將其視為“編外人員”,既把它排除在學術博士培養模式之外,又未形成較為成熟獨立的培養模式;另一種是將其視為“附屬品”,幾乎照搬學術博士培養模式,與“復合型、實踐性”人才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

“專業博士的建設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尋找一條避免與學術博士同質化發展的路徑,即如何加強實踐性。”包水梅建議,這種實踐性要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中加以體現,課堂教學可與實踐教學交替進行,加大實踐環節的學時數和學分比重,改革學位論文呈現形式,可采用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等形式,同時,將專業博士教育與相應行業的執業資格考試相銜接。

“專業博士教育發展迎來了一個重大的機遇期,但仍然面臨著同質化問題,并且隨著規模增長,培養條件的優化更為緊迫,產教融合基地和雙導師隊伍的建設以及教育評價機制改革都必須盡快推進。”王傳毅說。

(本報記者 陳鵬)

[責任編輯:武云泉、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西部迎來高新技術產業與金融資本對接“盛宴”

西部迎來高新技術產業與金融資本對接“盛宴”。這場科技金融對接大會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尋求充足資本,對接優質科技成果,促進科技與...[詳細]
科技日報 2020-10-21

上海南京路:一條扁擔兩頭挑

上海南京路 一條扁擔兩頭挑。說起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當地人喜歡用“扁擔”作比喻 以前,南京路步行街沒到外灘便戛然而止,“扁擔”只能挑起...[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0-21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能為個體化醫學和疾病新療法提供更多關鍵信息。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詳細]
科技日報 2020-10-21

《自然》關注:疫情重災區教研工作能否順利進行

隨著越來越多學生和研究人員重返校園和工作崗位,高校及科研機構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安全和隔離措施,這當然會對科研和教學工作產生一定影響...[詳細]
科技日報 2020-10-21

吃薯片后想喝水 不同渴覺背后存在大腦調控機制

這項工作首次闡明了大腦是如何區分并調節這兩種渴覺狀態的,并通過優化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方法首次揭示了具有特定調控功能的神經元類群,進...[詳細]
科技日報 2020-10-21

141年來最熱9月在今年

141年來最熱9月在今年。科技日報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國家環境信息中心(NCEI)的科學家稱,他們獲得...[詳細]
科技日報 2020-10-21

人民時評:人口普查關系國計民生

人口普查關系國計民生。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長、勞動力供給、流動人口變化情況,有助于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0-21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標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標。一個建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不是憑借炫目奇特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簡單堆砌,而是流淌著活生生的...[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0-21

劉立軍涉黑案始末:拉攏腐蝕多名公職人員充當保護傘

10月19日,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劉立軍等23名被告人涉黑案一審公開宣判 被告人劉立軍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故意殺人罪...[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0-21

筑牢經濟發展安全線

民以食為天,能源是工業的糧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0-21

張定宇在人民日報撰文:平凡人也能成為真英雄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0-21

面對抗疫中涌現出的“新偶像”

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偶像”標準。那些既普通又熠熠生輝的身邊榜樣,成為指引時代進步的精神力量——。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一個又一個可...[詳細]
工人日報 2020-10-2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