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10-22 02:21:10
土味情話說了不少 但你對“土臺風”知道多少
萬物有科學
本報記者 付麗麗
前不久,今年第16號臺風“浪卡”先后登陸了海南和越南,然而整個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海域并沒有隨著“浪卡”登結束而趨于平靜,今年第17號臺風“沙德爾”接踵而至。
海南省氣象臺10月21日早間發布臺風四級預警:受“沙德爾”影響,21日—26日,南海東部和中部海域、三沙海域和海南島四周海面自東向西將有強風雨天氣。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兩個臺風發生的時間非常接近,但二者的氣候特征有著一定的區別,原因在于“浪卡”屬于南海“土臺風”。
為什么臺風也會“土”呢?
海南省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吳慧解釋說,南海是臺風最頻繁的海區之一,生成于南海海域并且發展強度達到熱帶風暴等級及以上的熱帶氣旋,俗稱南海“土臺風”,這種臺風則變化多端,難以預測。
據了解,南海海域較小且緊鄰大陸, “土臺風”突發性較強, 生成后經歷很短時間就可能登陸, 給華南沿岸造成較大影響。
一般來講,南海“土臺風”的強度和尺度比西太平洋的小且弱,大多不具有典型的結構,云系結構也不對稱,較少有典型的螺旋云帶出現,范圍較小,眼區(即氣旋中氣壓最低的部分)界限不清楚。
“受高空南亞高壓底部的東北風影響,風垂直切變較大。因此,南海‘土臺風’的不對稱結構較為明顯。而且由于近岸生成,生命一般都比較短暫,有時候只有漩渦環流,連閉合等壓線都還沒顯示出來。”吳慧說。
記者了解到,在副熱帶高壓東退以后,南海“土臺風”可能受到越赤道氣流加強、南支槽加深東移、季風槽西移等單一或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東亞季風、南亞季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等天氣氣候系統以及復雜的近海地形、青藏高原也會對其產生影響,導致“土臺風”路徑復雜多變, 給監測與預報帶來許多困難。
“雖然威力不大,但也不能認為它不足為懼。南海‘土臺風’帶來的雨災比風災更突出。”吳慧強調。
以2016年第8號臺風“電母”為例,受南海輻合帶和“電母”共同影響,當年8月17日20時—18日20時,有多個國家觀測站日降水量突破歷史紀錄,其中澄邁(376.5毫米)和臨高(501.8毫米)突破當地歷史極值;儋州(310.4毫米)突破當地8月歷史同期極值。
據了解,“土臺風”在一年當中的產生日期并不固定,根據資料記載,最早生成影響海南地區的“土臺風”是2019年第1號臺風“帕布”(強熱帶風暴級),于2019年1月1日生成;而最晚生成影響海南省的“土臺風”是1975年12月24日在南海生成,強度最強達強熱帶風暴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