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11-05 14:43:11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其中對于我國“十四五”時期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了整體性的構想與原則要求。這標志著,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即將開啟一個嶄新階段——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因而,接下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維度就是全面發揮“十四五”規劃的統領與規約作用,而這尤其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理念引領作用?!督ㄗh》特別強調的兩大生態文明理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作為五大新發展理念之一的“綠色”發展理念。就前者而言,《建議》還進一步指出了“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等三個觀念的重要性。
“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九大報告已經做出闡述的,而“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則是一種新提法。盡管十九大報告也確曾提到過“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但無論是就“生態安全”還是“自然邊界”概念來說,這一新提法都包含著更為豐富的理論意涵。
這三個觀念所表達的核心信息,并不是學界近來更多討論的“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問題,而是有著強烈的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意蘊。
“綠色”新發展理念不僅是指狹義上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要成為“十四五”時期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與遵循的指導性思想。
因而,可以預期的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將會更加自覺地置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之下,進而明確致力于更大力度的自然生態環境修復、更高標準(質量)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更加綠色的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相應地,生態文明建設將會開啟一個政策舉措落實程度更高、制度體制創新活力更大、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強烈的新時期。
二是原則規范作用。《建議》著重強調了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如下三大原則:統籌協調“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力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統籌協調‘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大報告已經做了全面論述,其核心內容就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從而將其真正放在突出地位。當然,生態文明建設本身也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綜合性目標與過程。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力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做了系統闡述。我們所追求或建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同時是一個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過程,是一個逐漸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和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過程,也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過程。依此而言,它顯然是一種“較綠色”版本的“生態現代化”。
而狹義上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其核心內容就是逐步構建起一種包括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綠色能源和綠色生活方式等四大體系的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或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
就總體來說,貫穿這三大原則的主線是通過加大綠色可持續發展推進力度來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實質性提升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等之間的協調和諧程度,從而不斷推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逐步實現。
因而,可以預期的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仍將在生態現代化或綠色發展的整體性話語框架下展開。將會通過對于現代化和發展政策與制度所賦予的更為嚴格的生態或綠色的限制,以及更多形式的生態社會與民主性的制度約束,大大提升社會整體特別是經濟的環境友好和生態安全水平(程度)——“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與穩定性”。
三是目標約束作用?!督ㄗh》同時勾勒了我國“十四五”規劃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生態文明建設的近期目標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具體表現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遠景目標包括“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尤其是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
就近期目標而言,《建議》明確要求必須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與污染物排放總量、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和生態環境整體質量等方面取得切實進展。就遠景目標而言,《建議》明確要求著眼于十九大報告所確定的2035年階段性目標或中期目標的實現。可以看出,這些規定性要求和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做的新“兩步走”(2021—2050)的戰略部署是一致的,并做到了進一步的明確與細化。
由于“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具體制定還處于進行過程之中,我們還無法討論其中的細節,比如具體指標及其考核衡量標準。但目前就理應明確的是,第一,需要將“十四五”規劃目標和遠景目標結合起來理解與定位。也就是說,“十四五”規劃目標要自覺對標2035年遠景目標,來制定自己的五年發展或進一步的進度安排,從而為接下來的三個五年規劃開好頭、起好步。
第二,需要切實發揮“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規約尤其是倒逼作用。這方面十分突出的是能源消費結構的實質性調整問題。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代表我國政府提出的2060年前后實現碳中和的長遠目標,從“十四五”規劃開始就必須做出有計劃的政策調整安排。
當然,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也許是全面促進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它不僅涉及到我國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結構與模式的綠色轉型,還牽涉到每一個公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兩個層面的綠色轉型在當前的新冠疫情仍在持續和國際關系不確定性因素迅速增加的大背景下是很不容易實現的,這也需要包括“十四五”規劃在內的接續性規劃做出有針對性的適當安排。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探索實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政府進行治國理政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機制。而生態文明建設由于它自身的特點更需要借助于這種五年規劃或中長期遠景目標的制定實施,來實現有意識地社會政治動員。甚至可以說,“規劃”理應成為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最直接的有計劃組織形式。也正因為如此,從現在起民主而科學地制定好“十四五”規劃、民主而科學地貫徹實施好“十四五”規劃,都顯得十分重要。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重大項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18ZDA003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