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0-11-06 17:42:11

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他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要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人類社會發展不是對獨立個體發展的簡單疊加,而是在個體發展基礎上,由人與人交互作用的方式和結果構成的。在唯物史觀視域下,人類社會不是一個抽象實體,而是人在實踐中創造的社會關系的總和。個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比如人與人之間智力與體力的合作方式、利益的調整和分配方式等,都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進程。“共建共治共享”,是指人民共同參與社會建設、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成果;“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就是使個體在社會發展中從自在走向自為,從獨立發展走向個體、共同體、社會協同發展。準確理解“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認識人民是社會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最廣參與者和最終評判者。

  一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最終體現是人的發展。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就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現代化。

人的發展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而“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自然產物,也是社會產物,既塑造社會關系,又被社會關系塑造。因此,人發展的條件與人發展的內容緊密相連,社會以及社會關系的發展與個體體力、智力、心力的充分發展,與人的自然素質、社會素質、精神素質的協調發展互為因果。當前,伴隨知識經濟、數字經濟興起而產生的新就業形態,變革著傳統的勞動關系、組織方式和就業觀念,為人們擺脫僵化的、單向度的發展,實現能動的、全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科學技術進步作引領,需要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作支撐,需要充分而公平的教育與勞動機會來實現,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規作保障。因此,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社會發展的應有之義。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對現代化的實現而言,重要的不僅是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等硬指標,還包括人的現代化這個軟指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物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必須辯證統一、協調發展。如果只重視物的層面的現代化,就會出現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種種問題,就會成為持續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巨大障礙。在此意義上,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核心,而且其重要性隨著現代化事業的推進愈益凸顯。人的現代化是指與現代社會相聯系的人的素質的現代化和主體意識的現代化,是對人的發展的質的要求,包括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大力發展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在更高水平上推動和實現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馬克思認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他強調一部分人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另一部分人的發展為代價,多數人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少數人的發展為代價,社會的整體發展不能以犧牲個體的發展為代價。馬克思所說的“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所構建的“自由人聯合體”,可以看作是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體現了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保障和促進“每個人的自由發展”,“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境下社會發展愿景的最好詮釋。

  二

人的發展不僅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還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就要充分鞏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唯物史觀對社會發展的評價,有生產力和人的發展兩個標準。之所以將生產力標準作為社會發展的評價標準之一,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是實現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前提。然而,生產力不是獨立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它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馬克思主義認為,最基本的生產力就是勞動者本身。全人類首要的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生產力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工業的歷史和工業的已經產生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生產力的發展可以歸結為人的發展的外在表現,勞動產品可以歸結為人的勞動能力全面發展的對象化。因此,人民群眾的勞動是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的根本力量。

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毛澤東同志強調,“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要把廣大基層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凝聚起來,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汲取人民群眾蘊藏的經驗和智慧,發揮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的關鍵。

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歷史就是人不斷滿足自身需要進行活動的歷史。社會發展從滿足人民需求出發,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推動,人民需求的變化意味著對社會發展要求的變化,人民需求的差異化,要求社會公共服務與公共物品供給的差異化,人民需求得到滿足意味著社會進步與社會發展質量的提升。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就要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研究和把握不同社會階層的需要和訴求,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三

以什么為標準、用什么來衡量,實質上是一個對誰負責、讓誰滿意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必須堅持群眾標準。這些標準既包含人的客觀發展,也包含人的主觀感受,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社會經濟保障的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用“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概括了社會經濟保障的基本內容。人民群眾獲得的社會經濟保障,是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的信心來源,是人全面發展的物質前提。

社會融入的歸屬感。社會融入考察的是社會對公民在生理、經濟、行為、文化、觀念、地域等方面差異性的包容度,以及社會制度是否對全體公民具有可及性。通過制定科學有效的社會政策,使所有社會成員平等行使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權利,平等享有基本社會福利,才能讓人民群眾普遍獲得歸屬感,才是一個讓個人和群體都平等擁有自身發展機會的社會。

社會凝聚的認同感。社會凝聚指的是將社會聯系在一起的紐帶,包括對他人的信任、對制度的信任、對社會共同體利益的承諾和認同感等有助于人民群眾形成合力的價值基礎和道德規范。社會凝聚考察的是一個社會的融合和團結程度。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社會,必須是所有社會成員都享有歸屬感、參與感、包容感、認同感的社會。

社會賦權的滿足感。社會賦權指的是人們所擁有的支持其社會參與的自身條件與社會條件,如自身的健康、知識、技能,以及社會提供的民主參與、社會治理等條件。充分的社會賦權,能夠讓人民群眾感到對社會生活具有參與感,對個人生活具有掌控感,進而獲得對個人生活與社會發展雙重的滿足感。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