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11-08 16:54:11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 題:人難招、人難管、人難留——養老家政服務之痛如何解?
新華社記者姜琳
從養老護理到家政服務、從嬰幼兒照護到健康照護,近年來生活性服務業需求激增、人員缺口巨大。但服務人員技能低、服務差、收費亂等現象始終突出,人難招、人難管、人難留問題遲遲難解。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業。最關鍵的服務人員從哪里來、怎么培養?記者采訪了權威專家。
一邊是人緊缺,一邊是服務散、亂、差
“人太難了!來了要么不會干,要么干不了幾天就要漲工資,不到3個月已經換了4個人,管吃管住一個月給6000元也招不到合適的。”為了給70多歲的母親找保姆,北京東城區崇外街道的張女士最近很發愁。
張女士的煩惱,許多家庭都曾遭遇過。一方面,是老人、孩子無人照看,請保姆成為“剛需”;另一方面,是服務人員很難找,想穩定用個好保姆更是“難上加難”。
高薪請來的育兒嫂,連奶粉都不會沖;花中介費找的家政服務員,家電不會用、家務干不好;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干活靠譜的,還得“捧著”“哄著”,工資之外要給紅包……消除生活服務消費之痛,成為諸多家庭的迫切期盼。
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家政服務員、育嬰員、養老護理員等長期位列全國“最缺工”職業排行榜前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我國每年至少需要職業育嬰員、保育員近1000萬人次。我國有2.49億老年人、44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30萬名。
“服務人員供不應求,養老護理員缺口很大,家政服務員尤其是中高端服務供給不足,人員整體服務質量和水平不高,存在服務不規范、信譽缺乏等問題,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說。
有身份證就能上崗,“低門檻”出不了“高服務”
家政、護理等生活服務散、亂、差,從根本上說,是由于連接供需雙方的中介公司絕大多數沒有建立規范的招聘和培訓機制,部分服務人員缺乏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
一些家政公司為了賺取中介費,把服務人員的準入門檻放得很低,只要有身份證就能上崗,有的甚至連健康證都不要。前期沒有培訓,后期沒有管理,最終導致從業人員技能低、服務差、服務糾紛不斷,甚至出現偷盜財物、虐待老人等惡性事件。
從服務人員自身看,目前絕大部分從業者都是“60后”“70后”農村進城務工婦女,普遍沒有職業歸屬感、流動過于頻繁,年輕人從業意愿很低。“這就是個賣力氣的活,要是能找到其他好工作,誰愿意上別人家去伺候人?”一位家政服務員告訴記者。
曾有調查顯示,成都超過70%的家政服務員年齡超過45歲,25歲以下的家政服務員不足1%。低學歷、老齡化,嚴重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專家表示,一方面需要加強對中介公司招聘規范和市場監管,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強服務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和崗位吸引力,鼓勵引導更多勞動者技能就業和技能成才。
今年,健康照護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均作為新職業,正式列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目錄。人社部、民政部10月聯合頒布的職業技能標準,明確將養老護理員分為五個等級。這些舉措順應了社會需求,暢通了職業發展通道,將激勵從業者加快提升技能水平。
加快技能培訓推動行業提質、擴容
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人員培養是關鍵。
聚焦從業人員數量不足、職業技能水平不高等實際問題,人社部、民政部、財政部等近日組織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擬于2020年至2022年,培養培訓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等各類康養服務人員500萬人次以上,其中養老護理員200萬人次以上。
“未來兩年還將充分利用現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實訓基地,在全國建成10個以上國家級(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張立新介紹說,接下來將全面推行包括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在內的康養服務人員培訓制度。
計劃專門將健康照護師、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育嬰員、保育員等作為急需緊缺職業,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兩目錄一系統”。這意味著這些職業的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均可享受國家相關補貼政策。
加快培養數量充足、素質優良、技能高超、服務優質的服務技能人才,推動生活性服務行業提質、擴容,一系列有力舉措已經在路上。
“我們還將加強新職業和相關職業技能標準開發,做好人才評價工作,拓寬職業發展空間。對經評價認定合格的,納入證書查詢系統和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張立新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