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0-11-09 08:41:11
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5日發表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的一篇題為《美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崛起》的文章,文章認為美國試圖阻止中國崛起不僅會徒勞無功,而且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全文摘編如下:
選舉往往會凸顯分歧。美國最近的總統選舉無疑就是如此。在這次美國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選舉中,選舉結果將對美國政策的諸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然而,兩黨似乎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阻止”中國的必要性。
美國政府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由于中國政府對經濟無處不在的影響力,中國取得了不公平的經濟和技術進步。
但更全面的分析表明,這種觀點具有誤導性。最“成功的”宏大經濟發展計劃通常會順勢而為,主要關注的是依據經濟基本面無論如何都會實現的目標。
現在的普遍觀點是,中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的進步和它在全球的新興支配地位要歸功于國家的引導。
然而,真正推動中國成功的是它的高儲蓄率——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40%,遠高于美國和歐洲。這使得中國有大量資源進行投資,以便為技術領先地位奠定基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提高教育的數量和質量方面都投入了巨額資金。
在中等教育方面,中國的入學率已經完全趕上西方。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進行的測試顯示,中國中學生的解題能力遠超美歐中學生。
此外,作為技術領先地位的真正關鍵,高等教育過去20年來在中國迅速發展。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中國現在培養的工程師人數和接受同行評議的科學和工程出版物也多于美國。中國在研發上的支出已經超過歐盟,按照目前的趨勢,它應該會在未來十年趕上美國(一些人認為它已經趕上了)。
對中國在技術上占據支配地位的擔憂困擾著美國,美國急于確保這永遠不會變成現實。然而,考慮到中國的基本面,美國幾乎無法阻礙、更不用說阻止中國的進步。華為只是利用中國龐大的工程師隊伍開發新產品的公司之一。即使美國設法摧毀了華為,在同一批人才的驅動下,其他許多中國高科技公司也注定會崛起。
即將塑造中國下一個五年規劃的“雙循環”戰略完全符合前面提到的基本面。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它自然會減少對出口的依賴,而它新培養的工程師將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術。換句話說,政府對未來幾年的規劃可能會實現。
相比之下,始于與中國在經濟上“脫鉤”的美國戰略幾乎不可能取得成功。當然,“脫鉤”本身或許可行。但它也會帶來事與愿違的結果。
貿易始終意味著雙向依賴。美國可能希望通過切斷貿易關系擺脫中國,但它將因此付出高昂代價。將中國供應商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會為成本更高的生產商提供隱性補貼。最終,雙邊貿易不斷減少的影響將等同于特朗普對中國征收的失敗關稅所帶來的影響:令美國消費者承擔隱性稅負。
目的何在?從短期來看,限制中國獲得一些美國關鍵技術的機會可能會帶來影響,但這不太可能顯著放緩中國的發展。中國將在未來十年部署的人力和財力規模意味著,不管美國是否采取行動,中國都很有可能在許多高科技行業占據支配地位。
結論顯而易見:下一屆美國政府應該接受中國持續的經濟和技術崛起。美國可能不想讓中國超過它——這個里程碑很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到達。但進一步試圖阻止這一結果不僅會徒勞無功,而且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