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20-11-24 09:51:11
“一流大學”的浮夸和浮躁
文/劉道玉
發于2020.11.23總第973期《中國新聞周刊》
無論是教育學詞典或是在世界上那些高水平大學的文獻中,都找不到“一流大學”這個詞。在歐美國家中,那些最優秀的大學,一般都是稱謂著名大學(famous universities)、享有聲望的大學(prestigious universities)、研究型大學(research universities)、頂尖大學(Top universities)。在美國還有一個專用的術語,即常春藤聯盟大學(IVY League),據2020年9月17日公布的美國大學排名,前15名中常春藤8所私立大學全都在列,可謂是稱霸榜單。一個公認的事實是,世界2?3到3?4的最好大學在美國,75%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這些正是美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也是美國經濟、科技和軍事強大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一流大學”,它意味著什么,又不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大學不再有教育理念,意味著大學理念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意味著大學正在向公司轉型,意味著大學產業化和行政化。“一流大學”不意味著是高學術水平的大學,不意味著學術界和社會的認可,不意味著那種行政化的評審是公正的和合理的,也不意味著它們對我國高等教育能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國提出建世界“一流大學”已經20多年了,各大學和各種媒體也連篇累牘地進行了宣傳,但收效甚微。與其相反的是,卻鼓噪起了浮夸和浮躁以及各大學相互攀比的歪風。于是,各大學拼命地爭上碩士點、博士點,教授資格評審也降格以求,以至于教授濫竽充數,博士生注水。同時,在爭“一流大學”期間,教學評估造假,985大學評審賄賂,學術腐敗屢禁不止,這些難道不應當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實踐證明,這種按照計劃經濟思維方式,以行政手段來推進所謂“一流大學”的建設,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反而導致了學術腐敗。因此,我們必須吸取教訓,要遵循教育規律,樹立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高學術水平的大學只能是在實踐中自然形成的。
教育與科學研究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要重視過程,而不必太重視結果。曾國藩被認為是清朝的大才子,他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莫問收獲,只問耕耘。”這是他懸掛在書房的座右銘,也是他做學問自律的箴言。從表面上看,也許人們以為他只問耕耘,而不求收獲。其實不然,他的意思是如果精選了種子,耕耘做好了,田間管理做好了,不要擔心收獲,自然有一天會獲得收獲的。
中國有一句古諺:“無意得之終究得,刻意強求偏不得。”縱觀世界發達國家的那些頂尖大學,它們不都是在默默地耕耘之后自然形成的嗎?教育是屬于百年樹人的事業,無論是培育人才,或是從事原創性的基礎理論研究,都必需以長遠計,要耐得住寂寞,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大約十年以前,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我曾經在《看歷史》雜志上,發表了致函校領導的公開信,懇請他們效仿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借校慶進行反思。看來他們沒有聽進我的逆耳忠言,以至于他們的浮躁和虛榮心又一次的爆發,居然自己宣稱已經全面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學。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我真誠的希望他們好好的領會“莫問收獲,只問耕耘”這句至理名言。老子在《道德經》中曰:“輕則失根,躁則失君”。我希望清華大學戒驕戒躁,秉持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精神。在從事原創性的基礎理論研究,在創建自己的科學學派,在創作傳承百年甚至千年的經典作品等方面下功夫,以實際行動為我國其他高校做出表率。
《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43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編輯:張楷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