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2-01 17:36:12
新華社銀川12月1日電 題:“閩農”西行記
新華社記者張亮
永春人建廠種菇,泉州人投資養羊,福清人打造生態肉牛產業園。近年來依托閩寧協作平臺,越來越多福建人西進寧夏,帶著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投身現代農業產業,在助力寧夏脫貧攻堅的同時,也為當地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初冬時節,寧夏中部干旱帶的旱塬上普降大雪。福建永春人陳世文興奮地在朋友圈曬雪景:“瑞雪兆豐年。”對于來自南方的陳世文來說,這場大雪罕見,而今年也是他的豐收年。
2019年,在福建援寧干部的牽線下,做了20多年菌菇種植、銷售的陳世文來到寧夏同心縣,開辟“第二戰場”。蘑菇生長喜冷怕熱,福建夏季高溫,陳世文老家的菌菇基地每年都要停產半年左右。不遠千里來寧夏種菇,陳世文正是看中了南北溫差帶來的商機。
“福建熱得出不了菇時,寧夏的氣溫正好適合菌菇生長。這樣我就能基本實現全年不間斷出菇了。”陳世文說。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陳世文在同心縣下馬關鎮南安村投資建設的菌菇生產基地運行良好。6個月的產菇期,70個菌菇溫棚產值達到800萬元。
南安村貧困戶馬忠梅在陳世文的菌菇基地打工,一個月工資近4000元。“以前都很少吃蘑菇,更別說種了。經過一年的學習,我基本掌握了菌菇種植技術,未來計劃承包幾個大棚自己創業種蘑菇。”馬忠梅說。
在距離陳世文菌菇基地不到100公里的同心縣麻疙瘩村,福建泉州人雷燦煌的草畜一體化基地正在改變著當地人的養羊方式。“同心人祖祖輩輩養羊,為什么還是貧窮?養殖方式太傳統!”雷燦煌在他的養殖基地內,對當地養羊模式進行了一次從肉羊品種到飼草種植的顛覆性改造。
走進雷燦煌的養殖基地,8000多只杜泊羊毛色黑白相間,與熊貓“撞色”。更讓人驚奇的是杜泊羊的塊頭要比普通羊大很多。雷燦煌介紹說,一只成年杜泊公羊體重可達120千克,出肉率比普通羊高出20%。長得大就吃得多,雷燦煌為此引進試種了高效牧草巨菌草,這種牧草蛋白含量高,一畝地達產后的喂養效率是傳統青貯玉米的好幾倍。
有人從生產端幫助變革,有人從市場端延長產業鏈。由福建福清籍華人林文鏡創建的融僑集團2019年起在固原市投資打造高端肉牛生態產業園,解決當地肉牛養殖業“只見牛不見肉”的低端模式。
“農民育肥一頭牛利潤約3000元,而經過我們的專業屠宰和精細分割,一頭牛可以分出100多個品相,利潤超過5000元。后期我們還可以生產牛排、肉餡、火腿腸等半成品、成品,牛肉的附加值會進一步提升。”融僑豐霖肉牛生態產業園負責人謝志強說。
“閩農”西行,給寧夏農業產業帶來新品種、新技術,更帶來新市場、新理念。福建援寧干部、固原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水木說,閩寧牽手24年,扶貧成效顯著,現在兩省區有基礎、有能力做更多“升級版”的協作。扶貧過后,閩寧協作要繼續為鄉村振興助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