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驕楊頌——楊開慧烈士陵園詩詞碑碑文敬讀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

2020-12-06 22:25:12

楊開慧烈士紀念園位于長沙市長沙縣開慧鎮。1930年11月,楊開慧就義后歸葬于此。1969年遵照毛澤東在楊開慧母親向振熙老人逝世后唁函中的“可與我親愛的夫人楊開慧同志同穴”的囑托,將楊開慧烈士和她母親的葬棺遷葬至陵園中央,形成現在的漢白玉墓,墓穴后方建設一座高5米、寬14米的詩詞碑,碑面是用全黑磨光大理石貼面的巨型毛澤東手書金字《蝶戀花·答李淑一》,碑文如下:

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毛澤東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一)

碑文詞題為“答李淑一”。李淑一女士是毛澤東夫人楊開慧同窗好友,1924年經楊開慧介紹,她與毛澤東的戰友柳直荀結婚。首句中“驕楊”指的是楊開慧,章士釗曾當面詢問毛澤東“驕楊”作何解釋,毛澤東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而“柳”指的就是柳直荀。“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毛澤東從春天隨風飄舞的楊花柳絮獲得靈感,然后賦予英魂,楊柳既指隨風飄揚的楊花柳絮,又喻指楊開慧、柳直荀兩位烈士,讓革命英烈飄然至神仙境界;吳剛捧酒,嫦娥獻舞,演出了萬里青天在為烈士的忠魂起舞的神奇樂章。當得知人間已經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好消息時,“熱淚飛灑猶如傾盆大雨”,形象而滿懷激情地表現了英烈的激動之情,使英烈心靈終于得到了美好的告慰。同時碑文也表達了一代偉人對親愛的夫人、戰友的深切思念和崇敬之情。李淑一曾說:“我在抄給主席的《菩薩蠻》里寫道:‘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主席向我回答了征人的去處:‘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我的《菩薩蠻》后兩句是:‘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主席答我的是:‘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我是想念犧牲了的親人,主席答我烈士忠魂也因人民革命的勝利而高興落淚。主席的詞寫出了烈士的高尚革命氣節和偉大革命精神。主席是了解他們的。”

(二)

楊開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長沙縣清泰鄉(今開慧鄉)下板倉屋場一個進步的書香世家。她自幼聰穎過人,4歲熟讀《百家姓》,5歲開始臨帖,先后就讀于楊公廟小學(今開慧小學)、隱儲女子學校、衡粹女校、縣立第一女子高小,是一個聰慧、刻苦、多思、樸素的好學生。1913年,楊開慧離開故鄉板倉,隨父楊昌濟遷居長沙,與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求學的毛澤東相識。1918年,楊昌濟先生應聘到北京大學任倫理學教授,楊開慧隨家到了北京,并再次與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毛澤東相遇,兩人一起鉆研馬克思主義,一起到故宮、北海散心,一起交談學習體會,研究討論國家和社會改造的問題,在共同的革命理想激勵下,兩人的感情日益加深,毛澤東還填寫了一首《虞美人》的詞,表達了對她熾熱的愛慕之情。

1920年冬,楊開慧與毛澤東在船山學社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僅僅花6元錢請至親好友吃了一頓飯,楊開慧不坐花轎,不用媒妁之言,自己搬進了毛澤東在一師附小主事室簡陋的宿舍。對這一段時期的美好感情,楊開慧后來敘述道:“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我是十分的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到他的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上了他……假如他被人捉著去殺了頭,我一定要同他去共這一個運命!”從1921年至1927年,楊開慧始終陪伴在毛澤東身邊,輾轉于長沙、上海、韶山、廣州、武漢等地,協助毛澤東發展黨的組織,開展工人、農民和學生運動,做了大量的機要秘書和聯絡工作。她除了夜以繼日地整理材料、抄寫文件、接待來訪外,還挑起了家務勞動的重擔,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體貼毛澤東。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根據黨的八七會議指示,回到湖南發動秋收起義,隨后率軍轉戰湘贛,不想此次離別競成與楊開慧的永別。

(三)

歲月悠悠,在楊開慧烈士犧牲90周年之際,我們紀念楊開慧,就是要繼承和發揚楊開慧的革命精神、獻身精神和對革命理想、偉大愛情忠貞不渝的高尚品德。

信仰堅定、勇于斗爭的革命精神。秋收起義后,楊開慧帶著3個孩子回到板倉,在板倉獨立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等縣邊界的革命斗爭,直至1930年10月被捕,前后達3年之久。在楊開慧的領導下,板倉鞏固了楊柳地下支部,恢復了農會組織,積極進行革命活動,籌建農民武裝。共產黨員汪慶生,還機智勇敢地奪下敵人的一支槍。后來板倉的幾位黨員帶著這支槍來到了井岡山,戰斗在毛澤東身邊。這支槍新中國成立后被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了楊開慧堅持武裝斗爭的歷史見證。1929年3月,朱德妻子伍若蘭在長沙被敵人斬首示眾,楊開慧從報紙上獲悉這一消息后,寫下了《見欣賞人頭而起的悲感》等戰斗檄文。隨著斗爭的不斷深入,楊開慧的名字讓敵人倍感頭痛,紅一方面軍攻打長沙失敗后,何鍵親自密令長沙警備司令部派密探到板倉抓捕楊開慧。在地下黨和群眾的幫助和保護下,楊開慧兩次安然脫險,但最終沒能逃脫敵人的魔爪。

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面對敵人的屠殺,楊開慧首先考慮的是保守黨的機密,將黨的文件密封在一只藍花瓷壇內,埋在屋旁的菜地里,把沒有發布的信件和詩文手稿,藏在屋里的土磚墻縫內,并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把年邁的母親和3個孩子托付給堂弟楊開明。1930年10月下旬,楊開慧不幸在家中被捕,在獄中她經受住了皮鞭抽、木棍打等酷刑,被折磨得遍體鱗傷,慘不忍睹,但始終堅貞不屈,守口如瓶,用“不曉得”三個字保全了黨的機密和同志。敵人見楊開慧英勇不屈,就到獄中勸降:你年紀輕輕,上有老母,下有孩子,要好好想一想,何苦執迷不悟,跟著毛澤東呢?并假詐毛澤東被擊斃的消息。楊開慧堅決表示不會背叛革命、背叛毛澤東,死了也一樣。

立場堅定、忠貞不渝的高尚品德。楊開慧被捕后,楊昌濟生前摯友等各界名流開始營救她。何鍵答應:“只要登報聲明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就可以獲得自由。”親友的勸說沒有動搖楊開慧用信仰和愛情換取生命的決定。她說:“我寧愿一死,也不愿背叛我的理想、我的愛情。”敵人下了最后通牒:“你現在聲明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還能放你出去。”楊開慧坦然自若地說道:“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我死不足惜,只盼潤之革命早日成功!”1930年11月14日,年僅29歲的她英勇就義于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毛澤東在江西吉水驚聞噩耗后,悲痛地寫道:“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并托人輾轉為板倉楊家寄回30塊銀元,以楊開慧的3個兒子名義修墓立碑。

楊開慧短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綻放了最燦爛的光華,讓世人永遠銘記、永遠頌揚、永遠懷念!她是人們心中永遠的驕楊!

[責任編輯:楊凡、費燕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徐州一家長送老師“不作為”錦旗?官方辟謠:純屬虛構

中新網南京12月6日電近日,一則《徐州奇葩家長因給老師送特制錦旗而走紅》視頻在網上傳播,引發討論。6日,江蘇省徐州市教育局發布通報稱,...[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12-06

林下經濟讓優勢資源不再沉睡

[詳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12-0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