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20-12-07 10:24:12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呼吁——

改善水資源管理 實現可持續發展(國際視點)

本報駐意大利記者 葉 琦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7日 第 16 版)

核心閱讀

受人口增長、污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提高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中之重。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關注提升用水效率、生產率和可持續性。報告顯示,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約有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

“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表示,灌溉農業占全球總用水量的70%以上,農業離不開水,人類生計和文明的延續更離不開水。

缺水嚴重威脅糧食安全

報告起草者之一、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安德里亞·卡塔尼奧告訴本報記者,近年來各國用水壓力不斷增加,嚴重威脅到全球糧食安全和脆弱的水生態系統,管理好稀缺的水資源是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因素。

“通過調查統計,全球農業地區有12億人面臨著缺水威脅和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總計近10億公頃的農業用地受到影響。”糧農組織農業食品經濟司副司長馬克·桑切斯對本報記者表示。

報告顯示,若將面臨水資源壓力較大和干旱頻率較高的地區計算在內,全球受水資源短缺影響總人口達32億,超過60%的灌溉農田高度缺水。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球41%的灌溉用水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中亞、北非和西亞,大約1/5的人生活在水資源極為短缺和匱乏的農業地區。在最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有74%的農村人口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有5000萬人生活在嚴重干旱地區,缺水問題每3年就會對耕地和牧場造成災難性影響。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食品與自然資源部主任付曉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大約1/3的灌溉作物面臨極高的用水壓力,據分析,到2040年,面臨高或極高季節變化風險的農田面積將是2010年的4倍以上。

多重因素加劇水資源緊缺

“人口數量的增長推動了對水資源需求的增長,人類對水的消耗在不斷擴大。”馬克·桑切斯表示,“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導致人類膳食結構中包含更多肉類和乳制品等水資源密集型食物,也間接驅動工業、能源及服務行業對水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

據統計,截至2020年8月,全球共有78億人口;到2050年,這個數據將達到97億。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全球人均可用淡水資源持續下降。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當前人類用水量已經是1960年用水的2倍。

報告顯示,水資源競爭加劇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導致利益相關方之間出現緊張關系和沖突,進而加劇水資源獲取的不平等,對包括農村貧困人口、婦女和土著人民在內的弱勢群體影響尤為突出。

全球近3/4的農田靠雨水澆灌。受近年來氣候變化的影響,降雨模式改變,溫度升高及蒸發加快致使水資源緊缺加劇。在1997年到2017年的20年時間里,北非和西亞人均可再生水資源分別下降了41%和32%,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幾乎不到1000立方米,遠低于1700立方米的國際水資源緊張標準。

2020年初,智利、美國等國家遭遇嚴重干旱,不僅造成了農業上的巨大損失,同時引發了地表和地下水儲量的大幅度下降。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80%以上的農田采用低投入雨養生產模式,灌溉農田僅占3%,干旱歷來是當地農民面臨的巨大隱患。其中,在一半以上人口面臨饑餓風險的厄立特里亞,其重要作物高粱有2/3仍然種植在氣候變化風險高或極高的地區。

“極端天氣頻現讓農業承受不斷增大的水資源短缺壓力。”馬克·桑切斯表示,“相比之下,灌溉農田雖能夠更好應對突發或極端天氣,但需從河流或地下取水,影響其他用途的水資源量。灌溉用水的增加日益加劇了水資源供需之間的不平衡狀況。”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這份報告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確保2030年消除饑餓,必須大力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有效利用有限的淡水和雨水資源。農業發展需要直面這一嚴峻挑戰。”馬克·桑切斯說。

水資源短缺帶來的挑戰對各國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告顯示,諸多國家面臨著雨養農業和灌溉農業缺水的雙重挑戰,這些國家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水資源臺賬制度,明確分配,采用現代技術,并向需水更少的作物轉型。

“一個真正能反映水資源價值的定價體系能夠發出明確信號,激勵人們高效用水。制定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和治理策略應以水資源核算和審計作為切入點。”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表示,水資源保護迫在眉睫,需要每個國家在技術、法律框架和總體政策環境等方面多管齊下進行保障。

報告提出,水資源管理的規劃應具體到問題本身,并進行動態調整、因地制宜,如在雨養地區開展集水和儲水設施投資,在灌溉地區恢復可持續灌溉系統并進行現代化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同時還可通過選擇節水作物、改善水資源管理工具等提高水資源的可持續供應。

“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需要更多利益相關方的努力,如金融機構應增加提高水生產力的投資,科研機構進一步開發提高農業效率的技術,消費者減少食物的損失和浪費等。”付曉天表示,此外,加大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以及污水再生利用也將有利于環境、資源和經濟多重收益的實現。

“近年來,很多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在中國北方地區,通過對地下水的科學開發利用,農民所購地下水水量遠少于從自家井中取水量,改善自然環境的同時也保證作物產量不受影響。”馬克·桑切斯介紹,在柬埔寨和斯里蘭卡等國,政府鼓勵農民整合自然資源,推廣稻米生產與魚類養殖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付曉天表示,“中國采取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設定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三條紅線’,對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污染防治提出了階段性的目標和要求,并采取了水資源稅、水權交易等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這些經驗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

(本報羅馬12月6日電)

[責任編輯:楊凡、蔣冬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售樓處攝像頭背后的樓市“渠道暗戰”:人臉識別成標配

資金承壓、營銷生變,賣房依賴中介帶客;識別客戶身份、減少傭金成本,人臉識別成售樓處“標配”。售樓處攝像頭背后的樓市“渠道暗戰”。”...[詳細]
工人日報 2020-12-07

稅務總局公布六起打擊“三假”違法行為典型案例

中新網12月7日電據稅務總局網站消息,為維護經濟稅收秩序,依法嚴厲打擊沒有實際經營業務只為虛開發票的“假企業”、沒有實際出口只為騙取...[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12-07

揭秘背后灰色產業鏈!倒賣古宅改頭換面 跨省遷建拆真造假

浙江商人吳某手里有一座神秘的木樓。他親口告訴記者,這是十余年前從古建筑大省山西拆回來的“省保”。有人販賣古建筑構件或整座古建筑,其...[詳細]
經濟參考報 2020-12-07

分享技術經驗 共促經濟增長

——訪中白工業園開發股份公司第一副總經理卡羅杰耶夫。寬敞的現代辦公大樓、研發大樓、展覽中心,一排排標準廠房,道路兩旁樹木蔥蘢……“...[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2-07

郭文思涉嫌犯故意傷害罪一案今日開庭審理

中新網12月7日電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消息,2020年12月7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訴...[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12-07

郭文思9次減刑出獄后再傷人并致死案今日開庭審理

中新網12月7日電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消息,2020年12月7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訴...[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12-07

青島要求部分進口冷鏈產品必須進監管專倉

12月6日,山東省青島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關于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集中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通告》(以下簡...[詳細]
齊魯晚報 2020-12-07

濟南擬出臺交通信用管理辦法 嚴重失信者保費或上浮

為提高交通參與者的文明交通素質,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濟南市公安局近日起草了《濟南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現向...[詳細]
大眾網 2020-12-07

38萬公里之外的親密“牽手”(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2-07

裸土復綠 礦山蔥郁(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內蒙古礦產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煤電基地之一。近年來,內蒙古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努力在保護礦山生態環境的同時,倒逼資源的集約高效...[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2-07

馬龍村有個“管水書記”(決勝2020)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的馬龍村,地處烏江南岸,是余慶縣最邊遠、貧困程度最深的一個村。回望這片土地上發生的變化,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馬龍...[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2-0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