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12-10 09:42:12
“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有關人士的關心幫扶下,赤溪村歷經十年‘輸血’就地扶貧、十年‘換血’搬遷扶貧、十年‘造血’產業扶貧,徹底改變貧困面貌,實現華麗轉身!”12月6日,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在人民網一號演播廳舉辦的“中國扶貧第一村脫貧致富報告會”上,娓娓講述近年赤溪村的脫貧致富經。
2016年2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網演播室同正在福建寧德赤溪村采訪的記者連線,并同村里干部群眾在線交流。“當年總書記在這里同我們連線通話,給予了我們赤溪脫貧致富強大信心。” 杜家住在大會現場談到。
《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王紹據的來信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窮山村希望實行特殊政策治窮致富》,反映福建省寧德地區福鼎縣磻溪鎮赤溪村的貧困狀況,并配發評論員文章《關懷貧困地區》。這場來自閩東山區的“蝴蝶振翅”,引起黨中央高度重視。當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通知》,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就此啟幕。
“昔日特困下山溪,山高路險鳥跡稀;早出挑柴換油鹽,晚歸家門日落西。”這首赤溪村民謠,生動地反映了“中國扶貧第一村”昔日的貧困狀況。要脫貧就要換血除根,而根治貧困痼疾絕沒有包治百病的“神藥”,唯有對癥下藥的“良方”。精準扶貧的深意正在于此。
向下滑動查看赤溪村舊貌新顏
1995年赤溪整村搬遷
2015年赤溪長安新街舊貌
2020年赤溪長安新街新貌
2020年赤溪村口景觀
“赤溪村的脫貧發展就是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做好做精產業發展文章。”杜家住在會上講到。為增強村子造血功能、長久幫助村民脫貧增收,赤溪村放棄“輸血”轉為“造血”,依托白茶產業和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以茶葉、鄉村旅游為核心的產業格局,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圖為赤溪村九鯉溪竹筏漂流。人民網 王銑攝
“今天,赤溪村有了通村公路,總里程達58.6公里,實現了‘太姥山—赤溪—楊家溪’三地旅游線路對接互流;建設磻溪衛生院赤溪分院,積極開展醫療救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貧困人口大病兜底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健康扶貧工作,滿足村民就醫需求;實施農村改水改廁、景觀提升等項目,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杜家住慨嘆,三十多年間,赤溪村不斷轉變思維、創新方式方法,以“造血式”長效扶貧機制,改變了貧弱的命運。
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被譽為“中國扶貧第一村”。人民網 王銑攝
“中國扶貧第一村”是赤溪村的一個歷史符號,但不會是終極代名詞。如今的赤溪村,正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