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云南迪慶:培育生態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來源:人民網

作者:

2020-12-11 16:49:12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迪慶高原。地處高寒冷涼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一度成為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進程中,迪慶把產業培育和轉移就業作為強化造血功能的抓手,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2018年,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和德欽縣在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中率先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維西縣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迪慶實現整州脫貧。雪域高原發生了滄桑巨變,繼續走在以生態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路上。

一個被黑土陶改變的村莊

香格里拉市西北,沿214國道滇藏公路前往金沙江畔奔子欄的半路上,不時可見公路邊餐館門前寫著“尼西黑陶”“尼西雞”的醒目招牌。

12月6日,尼西鄉境內高山上國道邊的一家“列主藏家樂土鍋雞”餐館里,有一個專門陳列尼西黑陶的房間,純黑色的土陶別具一格。年輕的老板娘格茸卓瑪介紹:“這些尼西黑陶都是我們湯堆的傳統手工藝品,都是我丈夫提布親手做的,他向爺爺學的手藝。”

格茸卓瑪的家就在山坡下的一個藏族村寨——尼西鄉湯滿村湯堆片區。黑陶使這個小村成了網紅打卡地,又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成為迪慶高原上的一張亮麗名片。

走進傳統藏族民居錯落有致的湯堆村,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當珍批初是家里的第七代傳人。制作黑陶有九道工序,身材高大的當珍批初在作坊里打磨土陶時,像繡花一樣細心。

當珍批初的作坊既是生產車間也是黑陶制作游客體驗區。“我們村主要是靠黑陶脫貧致富的。”他介紹,過去,村里靠做黑陶換糧食。這些年來,村里旅游和買黑陶的游客越來越多,他一年做黑陶能有七八萬元的收入。5年前,當珍批初成立尼西黑陶公司,教了50多個徒弟,帶動村民做黑陶。現在全村163戶中有94戶做黑陶,黑陶給全村創收500多萬元。

為保護傳承尼西黑陶制作工藝,兩年前,當珍批初在政府扶持下,籌資700多萬元修建了藏族黑陶保護傳習中心,有黑陶展覽館、生產車間和游客體驗作坊。黑陶展覽館里展示了3大類38種黑陶陶器及制作工藝。“尼西黑陶有3000多年歷史,體現了我們藏族文化。在這里展示,既是宣傳,也是為了傳承,讓幾百年后的人們都能知道黑陶的制作工藝和用途。”當珍批初說。

一片被生態產業改變的土地

尼西鄉不僅黑陶出名,傳統養殖的尼西雞也被列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名錄。過去只是農家零散養殖,近幾年為推動產業脫貧,香格里拉市成立森吉尼達生物資源開發公司,投資1600萬元在尼西鄉發展尼西雞養殖產業。

在尼西鄉新陽村槍朵村小組一帶峽谷中,一排排雞舍布滿山坡,一群群烏黑個小的尼西雞在怡然自得地啄食。“這里的基地培養尼西雞種雞和雞蛋,公司帶動全州2000戶農戶養殖尼西雞,其中貧困戶1500戶,公司免費發放雞苗給貧困戶,非貧困戶政府每只補助10元,半年后由公司收購,70元1只,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公司生產部經理吾宗卓瑪說。

像尼西雞產業這樣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生態種養殖業、帶動農民致富的產業基地,在迪慶高原還有很多。這不僅改變了當地產業結構,還帶動了許多藏族群眾脫貧致富,改善了生態環境。

攀上迪慶高原的第一個壩子,就是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雖然有美麗的草原,但因為是高寒冷涼地區,這里的藏族村民過去只能種玉米和馬鈴薯,收入少,長期難以脫貧。2014年,小中甸鎮聯合村開細村小組村民陳建華和七里卓瑪夫婦種瑪卡失敗。后來,在昆明市農科院研究員李容波的幫助下,他們試種藜麥成功,隨后成立合作社和公司,發放種子帶動全村及周邊農戶種植藜麥。如今已在迪慶各地帶動600多戶農戶種植1萬畝,成為云南規模最大的藜麥種植企業。

12月7日,寒風中飄著雪花。走進開細村,看到了陳建華公司新建成投產的藜麥脫皮分揀色選生產線。公司的生產線投資300多萬元,一半資金由政府扶持,每天可加工8噸藜麥。“以前要到外州市加工,現在在村里就可以加工了。去年公司收入300多萬元,農戶種植藜麥每畝收入2400元到3600元。”陳建華感嘆。

迪慶高原盛產藏藥,小中甸鎮和平村10年前引進忠浩野生種植公司種植中藥材,如今已有825畝基地。在插著各種藥材名稱指示牌的種植基地里,和平村黨總支書記扎西次里向記者逐一介紹。基地有30多個品種,以秦艽、當歸為主,藏藥就有五六個品種。基地還帶動了400多戶村民種植1000多畝中藥材。“我們村先后引進、培育7家企業,推廣牦牛、中藥材、藜麥、藏香豬等特色產業,建立7個產業種植養殖基地,通過流轉土地、組織務工實現了群眾增收。”扎西次里說。

一群被公司改變的藏族鄉親

一個個種植養殖公司在迪慶高原落戶生長,許多藏族村民變成了產業工人。這不僅給他們增加了穩定收入,還改變了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

12月6日18時,尼西鄉新陽村槍朵村小組貧困戶八斤下班回到家里,和妻子一起給尼西雞喂食。他的家因病致貧,后來他在尼西雞養殖基地打工兩年多,月工資4500元,家里還養殖了由公司免費發放的雞苗。去年養了400多只,收入兩萬多元。“我現在一年工資7萬元,賣雞和酥油3萬多元,蓋新房的貸款也有希望能還清了!”八斤指指前兩年新蓋的藏式新房說。

在小中甸鎮和平村降給村小組藥材種植基地里,貧困戶娜木正在和一群女村民一起采收藥材秦艽。她抬起曬得通紅的臉告訴記者:“家里有8畝地10年前就流轉給公司,600元一畝,一年4800元。我來公司基地打工七八年,每天90元,有這些收入,才把家里兩個孩子供上大學,現在孩子大學畢業都在香格里拉城里工作。”

“我們村上大學的娃娃很多。這幾年租土地、到基地打工、家里再種點藥材,收入比原來種洋芋多好幾倍,現在日子好過了,上大學的人都數不過來了!”年輕的女村民星母插話說。夕陽的余輝灑在她身上,她正麻利地把大家采收的一筐筐秦艽裝上自己的拖拉機,開著拖拉機向公司倉庫駛去。

據了解,小中甸鎮扶持8個龍頭企業、3個農民合作社發展全鎮生態特色種植養殖業,帶動貧困農戶戶均實現增收4000余元;累計土地流轉超過10000余畝、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8000余人,戶均純收入實現增收10000元。

近年來,迪慶州著力發展葡萄、中藥材、特色畜禽、食用菌、青稞、蔬菜、木本油料等七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實施“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全州扶貧龍頭企業共69個,吸納勞動力3035人。迪慶高原上的一個個生機勃勃的生態特色產業,帶動藏族鄉親們脫了貧,走上了鄉村振興之路。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