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12-13 06:39:12
提升車用芯片自給能力刻不容緩
楊忠陽
受芯片供應不足影響,傳聞南北大眾汽車近期陷入停產。盡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已公開解釋,這只是短期的供給緊張,情況沒有傳聞中嚴重,已經與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但這并未完全打消公眾的疑慮。
具體來看,此次芯片短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用于ESP(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的MCU(微控制單元)。在中國市場,一般10萬元以上的車型,特別是中高端車型都會配備ESP。它是汽車主動安全系統的一部分,能起到防側滑作用。另一類是ECU(電子控制模塊)中的MCU。ECU廣泛應用于汽車各控制系統中,被喻為“行車電腦”。
據報道,此次芯片斷供風險還波及其他一些合資車企。雖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表示,短期供需失衡,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步得到緩解,不會對汽車產業造成較大影響。但缺少芯片導致部分企業停產,這在汽車行業是頭一次,筆者以為還是有必要引起足夠重視。
作為汽車的大腦,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人們只是對自主車企的芯片供給充滿擔憂。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生產正常的情況下,合資車企居然也出現了芯片斷供危機,這多少有些超乎大家的想象。
不少分析認為,此次汽車芯片之所以短缺,原因在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規模較大的圓晶廠和封測廠陸續宣布停產,再加上意法半導體工人罷工,使得供給能力不足。同時,中國汽車市場復蘇超預期,也進一步推動了芯片需求增長,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風險。
此外,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今年消費電子領域對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產能遇到挑戰,搶占了部分汽車芯片的產能。所以,才有了“手機業打仗,汽車業遭殃”的業內調侃。
應該說,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從更深層次看,還在于我國汽車芯片供應鏈過于依賴海外市場,芯片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空心化”,以至于芯片自給能力嚴重不足。
據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規模僅占全球的4.5%,而我國汽車用芯片進口率超90%,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芯片過度依賴進口。比如,電動汽車中價值僅次于動力電池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98%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且價格是國外的1.2倍至1.8倍。英飛凌、瑞薩、安森美、仙童、東芝等外國企業控制了全球八成以上的IGBT市場份額。
隨著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程度越來越高,芯片的使用量也在急劇增加,芯片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通過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提升車用芯片自給能力,避免“卡脖子”風險,已刻不容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