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以高質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2020-12-29 14:44:1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中,建議提出“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又包括“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創新”是貫穿“十四五”規劃的一條主線。從黨的十八大把創新“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從“十三五”規劃強調綜合體制創新和改革到“十四五”規劃著重強調科技創新和自立自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國內國際新情況、新變化所做的重要決策,凸顯了科技創新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以及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發展階段上的關鍵地位和作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科技創新應用在生產過程中,改進了生產工具,節約了勞動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社會分工不斷細化,新的生產部門隨之不斷涌現,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革,從而使物質生產力呈幾何級數增長。從18世紀英國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至今已經歷了三次大的工業革命,每一次都是以科學技術創新為先導,每一次都給生產力帶來更大的飛躍。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以人工智能、基因、清潔能源、量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虛擬現實等為技術突破口,掌握這些技術創新,就能在未來的國際經濟和產業競爭中獨占鰲頭。

科技創新是社會關系發展變革的物質技術力量。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新的生產力的獲得帶來生產關系的變革,最終導致社會關系的改變。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互聯網+”經濟的到來,也推動了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從而為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科技創新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通過生產工藝改進、機器改良和產品改良等科技創新活動,在廢物回收、污水處理、污染物排放控制、環境矯正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等方面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經濟行為和產業結構中的科技含量越高,就越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污染,創造良好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解決發展中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都離不開科技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從傳統的要素驅動到效率驅動再到創新驅動,以高質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在我國未來5—15年的發展藍圖中占據著決勝制高點。

  創新是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要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深度參與了全球價值鏈的分工,成為國際貿易中舉足輕重的大國。然而,由于全球疫情影響以及大國地緣政治斗爭日趨激烈,我國經濟發展和競爭的外部環境面臨很多困難,以參與中低層次分工為主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顯然具有不可持續性。只有以“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由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才能使我國經濟發展更為穩定和可持續。

目前,阻礙國內大循環暢通最根本的矛盾也是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攻關制約產業鏈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途徑。此外,通過技術創新來培育新興產業,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也相應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從而創造出新的需求并提升消費層級。如制造業智能化、物流、“互聯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培育了不同以往的消費生態體系。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創造需求,需求又牽引供給,如此才能激發國內大循環的活力,使循環有效轉動。

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彼此依存相互促進。技術創新不僅有助于解決國內循環和供需不匹配的深層矛盾,而且有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首先,技術創新能夠加速形成我國工業制成品的比較優勢,有效抵御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實施的技術封鎖,加強我國經濟安全的保障。其次,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我國參與世界分工的層次,有助于深入和擴大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的交流和聯系,形成互補合作,并有利于高效補齊資源、要素、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順暢運轉。

  創新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目標“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方面,創新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技上的突破帶來新的管理理念。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搜集、反饋具有即時性,改變了基于信息不對稱建構的單向線性組織模式,使管理機制和公共服務由科層制向網絡狀敏捷化轉變,簡化作業流程和中間環節,克服管理和服務的資源分割、條塊化運作、運行成本高、遲滯性反應的缺陷,從以管控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數字化管理和服務有助于推動社會成員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促進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公民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增進共同參與、協調治理,使人民群眾享受到更為科學、精準、高效的高水平公共管理和服務。

科技創新創造全新的生活方式。與信息化時代相匹配的基礎設施使生活變得更為方便快捷。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得到大力發展,將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科技進步帶來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能夠實現衛生管理部門、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社區保健機構與市民之間的互動,構建覆蓋國民健康全生命周期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理念。科技創新還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互聯網+教育”模式通過信息和通信技術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資源稀缺地區,擴大優質教育的覆蓋面,為人們的學習提供多元化的選擇和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從而有助于實現教育公平。

  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雙重作用

經濟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也離不開經濟制度的改革和創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科技創新同樣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

首先,科技創新不光體現在基礎理論方面的突破,更體現于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上的創新,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需求導向性。尤其是圍繞產業鏈的一系列技術創新,更是離不開市場主體的技術積累和投資優勢。技術創新客觀上需要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各方的創新積極性。政府則要加強產業科技創新方面的規劃引導,制定發展標準、監督管理、防范風險,同時推動創新基礎設施的建設。

其次,堅持和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由政府主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多方組織,各省各地區醫療團隊合力抗疫,全國資源統一調配,快速響應并有效化解如此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科技創新的舉國體制通過全國統一的科技攻關協調機制,在全國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統籌整合優秀力量,進行跨學科、跨行業、觀點融合、技術互補的攻關合作,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協同創新,從而更高效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并很好地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風險挑戰。

最后,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大中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中小)企業戰略性組合,促進科技創新和技術變革。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市場敏銳性、反應速度、創新意識、服務意識以及工作效率,是當前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大中型國企則通常處于產業鏈上游,在金融機構、上下游客戶、消費者以及人才吸引上都具有更大的優勢。中小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將二者優勢結合在一起,使企業科技創新得到堅實的依托和保障。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