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21-01-07 10:30:01
原標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四鏈重構”
來源:光明網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推廣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高啟杰,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博士生 楊瑞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任務,在新發展格局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在諸多方面尋求突破與創新,理念先行至關重要。因此,農村產業融合要基于各地特色資源稟賦的優勢,正確理解和尊重農業農村發展的規律,通過縱向的農業產業鏈延伸、橫向的農業功能拓展等形式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利益鏈的“四鏈重構”,實現外部效應內部化,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輻射帶動力和產業發展的質量與競爭力。
延伸產業鏈,促進全環節升級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實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呈良好態勢,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很多人片面地認為農村產業融合就是農產品生產業、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的融合,對農業具有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種功能缺少足夠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對農業多種功能的開發程度不高。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缺乏以市場為導向、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的開發及其品牌建設,這限制了產業融合特別是加工業和鄉村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未來需要促進產業縱向延長發展和橫向功能拓展。
一要促進產業縱向延長發展。
農村產業融合要尊重農村發展規律和農業生產規律,瞄準消費者需求,穩步發展農林牧漁等基礎產業。在此基礎上,延伸農村產業鏈,發展食品加工、紡織加工、生物材料、清潔能源等市場有需求、本地有優勢的產業,打通產業鏈的生產端、流通端和消費端,帶動產業調整升級,使農民就近分享非農收益,充分調動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廣大農戶積極投身現代農業生產,提升農村勞動生產率。
二要推進產業橫向功能拓展。
通過聚合資源要素,拓展農業的多重功能,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等,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多種產業的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文旅康養、特色民俗等新業態,激發農村產業的內生發展動力,拓寬農業增收增效渠道。例如,可通過活化村落資源與村落文化,推進“農旅、文旅、商旅”三旅發展,使鄉村成為宜居宜游之地,將“農產品進城和市民下鄉”充分融合起來,有效擴大鄉村民宿、農家餐飲的消費市場,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提升價值鏈,實現全鏈條升值
現階段,生產、加工、銷售等一系列活動還比較缺少同外部技術、資源的融合互動。同時,上下游之間的聯結靈活性和動態性不高,產品附加值低,容易忽視對顧客潛在需求的分析與滿足。因此,要推進全鏈條技術創新與各環節產品創新,加速實現設備、工藝、產品等方面的升級,做到全程優質、全鏈提升,充分發揮農村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
一要推進全鏈條技術創新。
新興科技的推廣應用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和溢出效應,有助于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生產的集約化、信息化、智能化。一方面要加強農業技術研發。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全產業鏈的應用,提升農業技術研發與農業生產、食品加工、生物材料等產業的融合互動水平,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全面提升價值鏈。另一方面要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深化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堅持需求導向型農技推廣,為不同部門及多元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適用性強、匹配度高的農技服務,加速技術在整個農業產業鏈的傳播與擴散,提高農業技術采用率,促進農業技術轉化為高效的現實生產力。
二要推進各環節產品創新。
開展農產品“提質增效”活動,深入挖掘農業的多元價值,推動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力、同步升值。首先,解決“種什么”和“養什么”的問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善種養結構,豐富種養品種,建設農業生產標準化體系,嚴格規范生產流程,確保農產品質量與安全,增加市場緊缺和適銷對路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其次,解決“加工什么”的問題。要促進農產品深精加工,開展分級包裝、分級定價,進行標準化儲存、延長儲存時間、降低儲存損失,最大限度地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最后,解決“賣什么”的問題。農村產業要有計劃、分階段地打造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銷售安全優質農產品。
優化供應鏈,滿足產品供銷需求
農村產業多地處較為偏遠、物流成本較高,農產品面臨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因此,農村產業融合急需打通供需鏈條,拓展銷售渠道,節約流通成本,實現產銷的有效對接。
一要完善基礎設施,健全綜合配套服務體系。
首先,努力完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道路通,百業興”,要建設好農村交通設施,暢通農產品流通銷售渠道,促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其次,推進“冷鏈倉儲”物流建設項目,加快農產品和食品冷鏈設施及標準化建設,有效解決產品保鮮、存儲難題,降低運輸成本和過程損耗。再次,健全農村物流服務體系,推進與物流企業的戰略合作,不斷促進各地倉儲、運輸等綜合服務體系的完善,解決物流成本高、配送速度慢等問題,實現產品“貨暢其流”。
二要對接產銷資源,搭建數字化銷售渠道。
在農村產業融合中,要以企業平臺為依托,通過整合地方企業、合作社等資源,探索形成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于一體的訂單化生產、批量化供應的農業供應鏈體系。同時,加快建設農業供應鏈信息平臺,深化農業生產經營大數據的應用,共享政策、市場、金融等信息,有效打通供銷信息渠道,打造線上線下農產品銷售渠道,促使農產品精準對接廣闊的消費市場。
完善利益鏈,實現發展成果共享
目前,農村產業融合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尚需加強,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等多元主體獲取信息、爭取政策支持的能力存在差異,權責利和收益分配模式不夠明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因此,要構建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激發多元主體的活力,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發展格局。
一要構建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
農村產業融合要不斷深化對利益聯結機制的認識,注重多元主體的訴求與需求,讓各主體共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首先,要創新“訂單農業”利益聯結機制。鼓勵龍頭企業、電商企業等工商資本與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借助大數據改造農村發展業態,提高農產品供應的規模化和組織化水平,增強農產品持續供給能力,加大利潤返還力度,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其次,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利益聯結機制。開展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閑置農房所有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農戶、農民合作社、村集體和龍頭企業進行多形式的股份合作,推廣“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向農戶傾斜收益分配比例。
二要激發多元主體的活力。
對農民而言,要讓農民更多更直接地創造和分享產業鏈、價值鏈的增值收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降低其因“畏懼損失”帶來的不安全感。對工商企業而言,要提升其預期效益,暢通信息公開渠道,降低其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確定性,提高其投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在技術、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對基層政府而言,要在“軟實力”方面下功夫,營造高效廉潔的政治生態,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調動行政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扮演好組織者、協調者、服務者的角色,充分發揮其在農民與工商企業之間的紐帶作用。此外,政府各部門應有效溝通與協調,形成合力,促進齊抓共管、互動共建機制的形成,更好地引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