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1-08 14:13:01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是在新發展階段黨中央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堅持擴大內需”提到了“戰略基點”的高度。我們要準確理解擴大內需戰略的時代背景和深刻涵義,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同時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努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始終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全面促進消費,擴大消費需求,帶動經濟提質增效。
新發展階段要把擴大內需置于戰略基點
內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進入“十四五”新的發展階段,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
第一,擴大內需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提升經濟發展自主性的重大戰略方針。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深刻變革和動能轉換,黨中央高度重視擴大內需作用,將其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是對以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提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明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是2021年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重點任務之一。這是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變化、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提升經濟發展韌性、自主性、可持續性的重大戰略部署。
第二,擴大內需戰略的關鍵點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供給質量。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要在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雙管齊下,不能僅僅圍繞著需求來談需求。雖然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供給與需求的作用各不相同,但總的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決定了需求的滿足程度和發展水平。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供給側,在于供給產品、供給質量和服務不能有效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不斷升級的美好生活新需求,為此,還要不斷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
第三,擴大內需戰略要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供給制約需求,需求也會通過市場信號、市場機制等發揮對供給側的牽引作用。我們強調的注重需求側管理,絕不等同于凱恩斯主義“擴大有效需求”主張,不是一味地刺激需求、盲目擴大需求,更不能搞急轉彎,而是采取加強需求側管理辦法引導需求,通過制度改革、科技創新、釋放政策紅利等具體措施創造新的需求、優化需求結構、提升需求實現的效能。
第四,擴大內需戰略需要不斷調整供需關系,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就要不斷調整供需關系,保持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這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也是擴大內需戰略所追求的目標。無論國內循環還是國際循環,都需要打通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如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對我們而言還是一個新的課題,關鍵點就是要打通阻礙這種循環的堵點。擴大內需,則在打通雙循環、溝通產供銷、暢通上下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新發展階段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意義
新發展階段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對鞏固我國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抵御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風險、增強我國經濟發展韌性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我國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形成了世界上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14億人口不斷提升的消費能力和潛力,也是任何國家都難以比擬的。這種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條件和基礎,也是抵御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風險的重要保障。雖然2020年前11個月,受疫情影響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有所下降,但從第三季度開始,我國內需消費增長恢復較快。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進一步好轉,我國內需消費市場有望率先走出低谷、恢復常態。我國超大規模和需求不斷提升的國內市場將為世界各國提供廣泛的投資、貿易和出口機會,將為世界經濟恢復性增長貢獻中國力量。
第二,有利于發揮消費的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這些年來,我國消費支出貢獻率在逐年提高,特別是2019年提升到57.8%,高于資本形成總額26.6個百分點。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消費的貢獻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進行需求側管理,將能進一步增強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引領和拉動作用。
第三,有利于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有著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不僅要把飯碗端在自己的手里,也要把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是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的重要舉措,對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義。
進一步明確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路徑
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就要明確擴大內需戰略的主要路徑,在促進就業、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
第一,促進就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就業是“六穩”“六保”之首,是民生保障之本,也是擴大內需、恢復增長的關鍵所在。就業問題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一是要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當前我國失業率基本保持穩定,但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由于勞動力結構與經濟結構、勞動技能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等原因,導致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部分群體就業壓力較大,因此實現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需要著力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二是要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目前我國收入分配格局不夠合理,中低收入群體占人口比例仍然較大,解決低收入群體收入問題,仍然要靠擴大就業、充分就業來解決。同時還要完善再分配機制,通過稅收、轉移支付等調節和改善收入分配體系,形成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橄欖形收入分配結構。
第二,全面促進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積極發展和推出適應現代生活需求的消費項目,滿足消費升級要求。一是要擴大服務性消費。服務性消費主要是指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消費,一般指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等類型的消費。擴大服務性消費是與我國消費結構由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型升級相適應的,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19年我國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為9886元,僅占消費比重的45.9%,遠低于發達國家服務性消費水平。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二是要增加公共消費。主要是提高科學、文化教育、衛生保健、環境保護、城市公用事業和各種生活服務等方面的消費支出,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擴大公共消費支出,不僅可以直接或間接提升消費率,還可以帶動居民個人消費。三是要培育新型消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要總結和推廣抗疫過程中形成的無接觸交易服務方式,積極推進在線教育、遠程醫療服務、在線會展、直播帶貨等新型消費服務,擴大消費新增長點。四是要拓展城鄉消費市場。發展快遞配送服務業,建設配套服務網點,提高配送服務能力,促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在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著力提升農村地區消費水平。
第三,拓展投資空間,擴大投資需求。擴大投資需求是堅持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提高供給質量進而創造需求、改善需求的重要手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應充分利用好、發揮好潛力巨大的投資需求作用。一是加強“新基建”投資。培育壯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準確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趨勢,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投資數字經濟發展領域。聚焦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生命科學等新技術領域,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數字化,以數字化賦能提升內循環發展水平。三是以應用為牽引,推動前沿科技應用場景投資建設。豐富應用場景,推動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提升發展水平,夯實內需基礎。四是加強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補短板”投資,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消除居民消費后顧之憂。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絕不是回到自我封閉的老路。進入新發展階段,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要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各種障礙,同時堅持擴大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內國際市場相互聯通,依托國內強大市場吸引全球商品和資源要素,打造我國新的國際合作和競爭優勢,努力創造經濟增長內需和外需、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協調拉動的良好局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