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1-19 23:47:01
原標題:曾經“窮得只能吃海鮮”的京島人如今如何?
來源:新華網
曾經“窮得只能吃海鮮”的京島人如今如何?
新華社南寧1月19日電 題:曾經“窮得只能吃海鮮”的京島人如今如何?
新華社記者向志強、雷嘉興、吳思思
海風習習,椰樹搖曳。冬日暖陽中,踏上中越邊境的京族三島,濃郁的濱海風情映入眼簾。
京族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人口2萬多人,位于廣西東興市的京族三島是京族主要聚居地,由(氵+萬)尾、巫頭和山心組成。漫步在這里的沿海公路上,一邊是綿長開闊的金灘,一邊是眾多充滿文藝氣息的民宿,還有一些民宿正在建設。“90后”老板譚世軍最近正忙著建設新的網紅集裝箱民宿,“計劃今年6月對外營業。”
譚世軍一家三代“靠海吃海”,爺爺當年靠著一張竹排以出海打漁為生,頭腦靈活的父親建起了酒店和飯店,在沙灘上做起了摩托艇、沙地車等生意。2017年,譚世軍辭去穩定的工作,接手家里的旅游事業。
“這些年京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不少人是年年都來短住的‘候鳥’。”譚世軍說。作為新一代的他不僅積極開發受年輕人追捧的網紅民宿,還引進了沙灘飛行等項目。“可玩的項目越豐富,游客才會越來越多。”
旅游已經成為京島的重要產業。結合京族特色和沿海優勢,越來越多的當地群眾吃上了“旅游飯”。“村里近三分之二的人都在從事和旅游相關的工作。”(氵+萬)尾村村支書武明志說。
如今的京島上處處可見漂亮別致的樓房,但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卻是另一番景象。“窮得只能吃海鮮度日”——武明志的這句話并非戲言。
由于人多地少、長期缺糧,打漁為生的京族人當年只能挑著辛辛苦苦得來的收獲走上10來里路,到附近的鎮上換糧食,一筐魚蝦只能換兩筐木薯或玉米,吃大米更是奢望。武明志介紹,后來他們修筑堤壩填海造田,才有了口糧地,但產量少得可憐。
改革開放以來,京族群眾告別“以糧為綱”,因地制宜“兩棲”多元發展,“靠海吃海”在鹽堿地上建起現代化海洋牧場,“靠邊吃邊”大力發展邊境貿易,旅游產業更是如火如荼。目前京族三島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9萬元。
在紅火的旅游業之外,傳統的漁業與文化也煥發出新的活力。在山心村,作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魚露產業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魚露是京族人必備的年貨。在村民黃尚文家的作坊里,一桶桶經過10個月發酵的魚露正通過導管源源不斷地流出,空氣中散發著獨特的香氣。黃尚文從事魚露制作20年,制法傳統、口味純正的魚露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銷路很好,不少老板都上門收購,我家還在防城港市開了兩個專營店。”去年他家魚露產量3萬多斤,一年收入近20萬元。
近年來,京島上的哈亭、京族文化博物館等文化設施也逐漸健全完善。在京族傳統節日“哈節”舉辦時,獨特的祭祀儀式、美妙的獨弦琴表演等文化活動都會吸引眾多游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雖然京島旅游業受到較大影響,但這里的干部群眾對于未來發展充滿著期待。
“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對家鄉的旅游發展充滿信心,所以繼續擴大投資。”譚世軍說。
“成立合作社對魚露產品進行整體包裝、打響品牌,還要開發體驗海上拉網捕魚等旅游項目。”山心村副主任劉業勝說。
“東興市已獲批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隨著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加大,我們有信心在全面小康方面先行一步。”“90后”的京族全國人大代表黃利婷說。
……
面朝大海的京族,定會春暖花又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