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1-25 08:42:01
原標題:在雪域高原建立現代眼科
來源:人民日報
次旦央吉在做手術。
人民視覺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面向”,為我國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
近些年,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征程中,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他們有的在邊遠鄉村常年奔波,為老百姓生命健康牽腸掛肚;有的扎根脫貧攻堅一線,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全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他們都是“四個面向”的實踐者。即日起,本版推出多位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報道,講述他們的創新故事。
——編 者
“現代醫學技術在發展,我們不能停留在過去,必須學習新方法”
不久前,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等6部門向全社會發布了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眼科中心主任次旦央吉是10位當選者之一。
治療眼疾,越早介入越好。治療白內障,多年以前采用的是傳統的針撥術。該方法歷史悠久,可一般只適用于白內障成熟期。
1988年從西藏自治區藏醫學校畢業后,次旦央吉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外科,在這個綜合的外科科室,眼科只是一部分。治療白內障,用的正是針撥術。
1990年,次旦央吉到西藏自治區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進修。在那里,她接觸到現代眼科知識。回來后,她做了藏醫院首例白內障冷凍摘除手術。“現代醫學技術在發展,我們不能停留在過去,必須學習新方法。”次旦央吉說。
為了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次旦央吉盯著治療眼病的先進技術,一有機會就爭取到各地“充電”。
1995年后,次旦央吉到國外進修,學習了先進的人工晶體植入術和小切口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無縫線);2010年,在上海瑞金醫院,她系統掌握了“眼底病”的治療方法;2013年,她到廣東省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專修了“白內障超聲乳化術”;2015年參加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玻璃體手術學習班……待完全消化后,她把這些技術應用到臨床上,創造了西藏眼科治療的多個第一。如今,西藏眼科手術開展項目基本上與內地一流眼科醫院同步。
次旦央吉出身藏醫世家,爺爺是知名藏醫學家貢嘎平措,曾嘗試用藏醫藥治療眼疾。次旦央吉說,“我們要挖掘藏醫藥的精華,跟現代醫學技術結合起來,幫助患者在最佳的時間里得到最好的治療。”
30多年從醫生涯,次旦央吉始終堅持學習藏醫學著作和現代醫學理論。“我們運用現代醫學技術做白內障手術,但是術前、術中、術后治療有藏醫藥參與,這是藏醫藥的特色。”次旦央吉說。
不光學技術,次旦央吉還革新了藏醫院眼科問診流程。“到別的醫院學習,哪里好,我就借鑒什么。醫院像我家,可不是希望它處處好?”次旦央吉說。從患者掛號、安排診室、耗材排放等流程細節,她取來經,一一優化。有些內地專家來藏醫院教學,走進手術室,一點都不感到陌生,感慨道:這里和我們醫院一個樣啊。
5年前,次旦央吉被西藏醫藥大學聘請為西藏首位眼科研究生導師。目前,她已經培養出了數名研究生和專科護士。2018年9月,西藏首個眼科中心在藏醫院掛牌,次旦央吉擔任中心主任。從3名醫生發展到30多人的醫護團隊,從一臺裂隙燈、一張視力表,到有了獨立的眼科樓,次旦央吉在這里建立了雪域高原最好的眼科。
“看到患者重見光明,有說不出的快樂”
外婆是次旦央吉學習眼科的引路人。
有一次,外婆結識了西藏首位眼科女醫生康珠央嘎,見到她幫助患白內障的患者神奇地重見光明,驚嘆不已,回來對次旦央吉說:“你長大也要學醫,一定要當眼科醫生。”
上小學時,次旦央吉喜歡上跳舞,已經被藝校錄取了,但外婆堅決不讓她去。之后,每每看到藝校同齡人在排練舞蹈,她羨慕得不得了,想到做不完的作業,更覺得委屈。
受強紫外線輻射等原因,青藏高原上老百姓眼部疾病發生率比較高。當時交通很不方便,偏遠山區的農牧民患上眼疾,有時得不到及時治療。1995年開始,一批眼科醫生組成醫療隊下鄉巡回問診,次旦央吉是醫療隊的骨干。
1997年,次旦央吉跟隨醫療隊,從拉薩輾轉來到青海玉樹。剛到診室,病人已經排起了長龍。有人天沒亮就過來,還有人騎了兩天馬趕來。在玉樹的那9天,他們早出晚歸,做了750例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手術。
“那幾天雖然累,但做了大量手術,幫助這么多人,我們都很高興。”次旦央吉說。
從西藏昌都到青海玉樹,從林芝到那曲,次旦央吉跑遍了青藏高原,巡診行程達18萬公里,為患者實施各類眼科手術近5000例,被人稱為雪域高原的“光明使者”。
如今,次旦央吉依舊愛跳舞。一臺接一臺做手術,有時她也埋怨難得真正放松。不過,她說,“外婆勉勵我學醫是對的,看到患者重見光明,有說不出的快樂。”
“我們是黨和人民培養起來的,老百姓就是親人”
1999年,一位老太太到次旦央吉診室。經檢查,老人患有老年性白內障,多年看不見東西。次旦央吉問她:“怎么不早來看?”老人回答道:村醫說,做手術要白內障成熟后,早去了也沒有用。
次旦央吉治好了這位老人的眼病,但她認識到:離老百姓最近的是村醫,給他們普及醫學知識很重要。
2000年前后,次旦央吉開始投身村醫培訓工作。當地政府組織起附近十里八鄉的村醫,她先給村醫講課,再現場教怎么篩查病人,講解術前術后的常識。在西藏的墨竹工卡縣、林周縣、浪卡子縣、桑日縣等地,次旦央吉為近千名村醫授過課。
赤列加措是墨竹工卡縣扎雪鄉衛生院的村醫,她是次旦央吉第一次開培訓班的學員。20多年里,只要次旦央吉來墨竹工卡縣,她就熱情張羅病人檢查,組織老鄉排好隊,給他們倒水。
赤列加措用次旦央吉教的篩查辦法,組織患有眼病的農牧民到藏醫院看病。“有赤列加措在,老鄉術后恢復、用藥我都很放心。”次旦央吉說。
一些偏遠山村的牧民,靠收音機接觸信息。2007年起,次旦央吉在西藏人民廣播電臺藏語頻道開設講座,講解眼科疾病治療與防治。后來,講座還增加了互動環節,接入熱線,現場解答聽眾的疑慮。
“老百姓眼睛不舒服,之前認為沒關系,聽到我講解危害后,很多人主動來咨詢、看病。”次旦央吉說,這些年,藏醫院的門診量增加了,老百姓預防眼疾意識更強了。
藏醫院眼科中心的年輕醫生也紛紛上電臺,分享專業眼科知識。看到有年輕醫生緊張,次旦央吉鼓勵他們:“在電臺說話,就像和家人交流一樣。我們是黨和人民培養起來的,老百姓就是親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