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實現百萬億元后,中國經濟怎么干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2021-01-25 17:23:01

2020年中國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國內生產總值站上百萬億元臺階。接下來,中國經濟怎么干?對此,專家表示,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全過程。

經濟循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劉曉光:

暢通經濟循環 夯實發展基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2020年,中國經濟站上百萬億元臺階,這是我國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標桿性成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國政府債務研究中心主任劉曉光表示,接下來,中國經濟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在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暢通經濟循環,而暢通經濟循環的有效手段在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劉曉光表示,過去5年,我們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成了“三去一降一補”階段性任務,這是中國經濟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能夠保持強勁韌性和彈性的原因所在。當前,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各類微觀市場主體的修復還在繼續,供需結構失衡的矛盾有所顯現,疫情沖擊也暴露了供給體系存在的一些短板問題。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全面復蘇之年,只有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任務,才能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對此,劉曉光認為,中國經濟站上百萬億元臺階后,要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在核心技術、關鍵環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

劉曉光強調,還要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加快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他認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發展方式與政策體系轉型、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體系,是接下來亟須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特別是疫情挑戰,平衡好短期穩增長與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實現增長政策體系的平穩轉型,是關系中國經濟能否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劉曉光認為,必須加快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以此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同時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

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有序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劉曉光表示,要統籌考慮,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暢通國內大循環,進一步夯實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

科技創新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余江:

  立足更高起點 科技自立自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的“科技大年”。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的科技創新不僅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撐,更為經濟快速復蘇貢獻了力量。下一步該怎么干?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余江表示,要立足更高起點、更大空間,構建新發展階段的競爭新優勢,依靠創新驅動助力經濟發展在質量、效率與動力方面全面躍升,推動產業結構高級化、智能化和國際化,構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新條件和新基礎。

“今后,推動產業鏈價值鏈的現代化將更加依托面向上游、面向前端的創新。”在余江看來,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需要強化智能控制、數據中心、云服務和工業互聯網等新型產業基礎能力和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推動關鍵技術突破、新產品規模商用和產業生態培育諸環節緊密結合,形成大縱深、跨學科和全鏈條的協同創新態勢。

與此同時,要著力防風險、補短板和鍛長板,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余江表示,要努力攻克“痛中之痛”,聚焦前沿集成電路工藝、基礎軟件系統、高端芯片設計、高端制造設備等“高精尖”核心技術;要突破“卡脖子”瓶頸,需要完善傳統“引進—消化—吸收”的線性創新范式,重視其跨學科協同、融合技術等內在要求。

“例如,新一代光刻機研發不僅需要光學、數學、物理學、微電子學、材料學與精密機械及控制等多學科團隊大縱深協同,也需要我們在結構、器件、工藝及檢測等領域潛心攻克系列核心科學技術難題。”余江說。

如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余江表示,要在新的戰略高度彰顯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巨大勢能,讓有活力的新型研發組織形態不斷涌現,聚焦關鍵環節、關鍵領域和關鍵產品保障能力,同時發揮下游領軍企業作為“超級用戶”的集成優勢,牽頭組織創新聯合體,通過承擔重大科技任務激活各類產業合作伙伴創新潛能,在產業上游形成一批掌握特色技術和獨有設計等的中小隱形冠軍企業,實現跨環節、跨生態融通創新。

“堅持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有效釋放社會中蘊藏的創新潛能,還要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創新攻關體系中的突破牽引作用。”余江認為,國家層面可以更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真正不拘一格降人才,支持勇于挑戰最前沿科技難題的頂尖人才與團隊,更快攻克核心科技難題。

擴大內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

  堅持系統思維 統籌需求供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中國經濟已站上百萬億元臺階,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強大的內生動力與韌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際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中國經濟需堅持系統思維,統籌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但要注重規模擴展,更要加快科技、創新、質量、效率等方面的躍升。

魏際剛表示,首先,緊緊圍繞群眾需要,充分考慮各類人群訴求。“經濟體系、結構、布局以及產品品種、數量、品質、價格等,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需求,使經濟體系與各類需求相吻合,經濟結構與需求結構相匹配,經濟發展與國內外需求條件相適應。”他說。

同時,魏際剛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共性技術、基礎軟件、基礎研究等方面瓶頸。應大力發展下一代信息網絡、高端裝備、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促進產業跨界融合,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堅持“質量為先”,將質量突破作為經濟由大變強的關鍵予以重點推進。魏際剛表示,在這方面要強化標準引領,形成“底線標準、消費者滿意標準、戰略性標準、國家安全標準、未來標準”相統一的產業標準體系。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構建質量與價格的科學聯動和反應機制。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制度、誠信體系建設。增強基礎設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撐保障能力。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重提高基礎設施的供給質量和效率,更好發揮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

魏際剛表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規劃、設計、生產、流通、消費、投資、運維等各方面體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目標,推動綠色化轉型與綠色產業發展,統籌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發展,促使企業提供清潔環保的產品和服務。

此外,魏際剛提出,要以高度開放和對外連接的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吸引各方資源和要素,構建多元化國際市場,穩定擴大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努力發展潛力市場。

對外開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宗芳宇:

  更高水平開放 更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背景下,2020年我國經濟實現逆勢增長,經濟規模首次超過百萬億元,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鞏固提升。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宗芳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站上了新起點,但也面臨新任務,要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完善開放布局、提升開放質量,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以高水平開放促改革,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宗芳宇說,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對標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創新貿易、投資、科技、金融等管理和服務的體制機制,破除制約經濟發展的顯性和隱性障礙,促進開放舉措及時落地生效。此外,要加強信息共享與發展聯動,形成與高質量要素資源流動相適應的監管體制,高標準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以高水平開放促發展,要形成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新局面。宗芳宇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需求水平及內生動力顯著提升,要繼續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深挖兩個市場、統籌兩種資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增長新動能,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要擴大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開放,促進對外與對內協同開放、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開放,打造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等國際競爭合作平臺,形成東中西協調聯動、陸海統籌互濟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以高水平開放促創新,要強調提高對科技自立自強的支撐作用。宗芳宇認為,全球化背景下大國科技的自立自強,不是依靠封閉的內循環,而是要融入全球創新生態,配置全球創新資源。要順應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體系與寬松適度的新業態監管環境,引進全球優質創新要素與資源,助力關鍵科技攻關突破,共同做大做強技術生態。

以高水平開放促共贏,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宗芳宇表示,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共同構筑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拓展我國國際經濟合作新空間。“要以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達成為契機,繼續拓展高水平自貿區和投資協定‘朋友圈’,為全球帶來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理念、注入經濟復蘇新動力。”宗芳宇說。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