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2021-01-29 09:25:01
原標題:化技為劇!大型雜技劇《化?蝶》即將正式公演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圖/主辦方提供
1月28日下午,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于廣東省歌舞劇院小劇場舉辦媒體訪談會,邀請媒體和主創成員一起觀看大型當代雜技劇《化·蝶》的新一場聯排。
該劇是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繼“文華獎”作品《西游記》、《笑傲江湖》后全新打造的又一大型雜技劇,將于3月5日、6日在廣州大劇院“女性藝術節”上正式公演。
重新演繹中國經典愛情故事
《化·蝶》以梁山伯和祝英臺凄美浪漫的經典愛情作為故事基線,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為愛情的象征,結合莊周化蝶的哲學思想,緊緊抓住“蝶”這種意像,把蝴蝶破繭化蝶的自然過程,跟梁祝生死愛戀的過程完美地結合起來。
該劇邀請了總導演趙明、編劇喻榮軍、藝術指導寧根福、舞美設計師秦立運、服裝造型設計師李銳丁等國內頂尖藝術家共同參與精心制作,以雜技、舞蹈及戲劇等多元藝術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用現代手法重塑經典。
“雜技劇是我的一個夢,第一次上春晚的時候就把《化蝶》送上了舞臺,我當時就想把五分鐘的片段擴展為一個雜技劇,”趙明說,今天實際上是他實現夢想的日子。
廣州雜技藝術劇院總經理、藝術總監兼女主演吳正丹18年前就懷抱著這個夢想,“我是帶著這個目標來到廣州雜技團的,今天完成這個表演后,非常激動。我希望《化·蝶》能成為一部留得下來走得出去的雜技劇,成為一部能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的劇目。”
這部劇為什么叫《化·蝶》?趙明稱,梁山伯祝英臺的命運以及這個經典愛情故事的情節,跟蝴蝶生命的韻律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這種融合讓我們的雜技劇更具想象力和浪漫性,賦予這個劇更為深刻的內涵,非常好地解決了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挑戰極限的還有今年已經50歲的雜技編導兼男主演魏葆華,“能夠出演梁山伯我覺得非常榮幸,在參加前我也非常猶豫,是趙導他們為藝術全情投入的精神讓我堅定了信心,雜技團的凝聚力也打動了我,讓我繼續挑戰自己。”
化技為劇用現代手法重塑經典
該劇情節飽滿,內涵豐富,第一幕中梁祝初識的場景,編排了大量群體節目。演員們化作栩栩如生的彩蝶,伴隨靈動輕快的音樂,與大氣典雅的舞美配合,通過空竹、軟功、蹬人、蹬傘、球技等數十種雜技節目的創新表演,展現閨閣中、書院里的少女柔情、少年爽朗。
而為將馬文才強勢迎娶祝英臺、鞭打梁山伯的劇情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二幕中又以綢吊、抖杠、軟鋼絲、六人技巧等雜技節目作為重點,結合傳統技藝和現代審美加以創新。
“這個劇越看越激動,越看越震撼。”寧根福看完該劇后贊嘆不已,在他看來,當下雜技劇發展不夠快,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當下藝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部分雜技劇還在遵循技巧至上的原則,“雜技如果繼續追求數量的疊加,翻十個跟頭,轉兩周到五周是沒有出路的,最重要的是創新和觀念的轉變。”
還有一個問題是不注意塑造人物,沒有劇情沒有創作,“很多劇目是有什么就演什么,這樣不可能打動觀眾。”寧根福通過這個劇產生一個認識,“這部劇體現了中國的雜技戲劇化的趨勢,用戲劇的理念融合雜技、芭蕾、魔術乃至燈光音樂是這部劇的核心,這部劇創造了一個新的表演形式。這也是它為什么成功的原因。”
趙明表示,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中國經典的愛情故事,如何用雜技劇演繹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這個題材所有藝術門類都爭相演繹,“最難的就是雜技藝術如何與戲劇完美融合,讓這部劇更有思想性、藝術性和哲理性,我覺得我們今天做到了。”
媒體訪談會上,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對《化?蝶》及廣州雜技藝術劇院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講述了對劇目未來發展的愿景:“這部劇會振興廣州雜技,這部劇會激勵中國雜技乃至影響中國雜技。我作為一個觀眾對《化·蝶》真心點贊,希望這部劇能走向全球,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都能演下去,并且長盛不衰,演500場、1000場,這就是我的愿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