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1-02-01 15:27:02
原標題:《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2020,故宮給我平和的力量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2月1日電 題:《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2020,故宮給我平和的力量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在世界發生重大變故時,故宮總能給我一種安靜、平和的力量。”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近日,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在2020年這樣一個特殊年份拍攝關于故宮的紀錄片,梁君健更有感悟,“外部世界再怎么變化,故宮如同它過去六百年一樣,始終佇立在那里,不管風吹日曬、滄海桑田”。
繼2016年上映的《我在故宮修文物》掀起故宮和匠人的話題熱度后,續作《我在故宮六百年》2020年末在央視和網絡平臺嗶哩嗶哩上線,引來又一波觀影潮。以去年舉辦的“丹宸永固”展覽為起點,新片追溯作為古建的故宮在六百年里的時間線索。
近日,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他說:“在世界發生重大變故時,故宮總能給我帶來一種安靜、平和的力量。”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朱棣當年營建故宮時,匠人來自全國各地,建筑材料磚石瓦木也來自不同地方。”梁君健說,主創團隊專程赴安徽鳳陽、江蘇蘇州、山東臨清等地拍攝,期待講述超越北京一地的故宮故事。“希望把故宮所代表的更廣闊的中國傳統文化,放到這部影片里來。”
2010年8月,博士在讀的梁君健和老師、同學一道受邀前往故宮博物院調研,與文保科技部匠人們朝夕相處40多天,積累大量一手材料。2015年適逢博物院成立90周年,已留校任教的梁君健帶領清影工作室團隊拍攝《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后,人們看到故宮背后業精于勤的新老匠人群像。
據梁君健介紹,去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團隊獲得拍攝新項目的機會。為延續前作風格,“我在故宮修故宮”“我在故宮修房子”等題目首先映入創作者眼簾;新作主角由匠人換作古建,主創團隊最終確定其名稱為“我在故宮六百年”。
新作第二集,因修繕而“與世隔絕”五年的故宮養心殿迎來“會診”專家。在專家更換正殿扶脊木時,一幅明代彩畫露了出來。“這幅畫上一次露出來恐怕是幾百年前了,這次更換扶脊木后它又‘不見天日’,下一次見到太陽可能又要百年過去。”近距離接觸故宮,像“古畫露出”這樣給梁君健帶來“穿越”錯覺的瞬間有許多次。
他說,中國歷史上有很重要的史傳傳統,比如明清兩代的小說、戲曲等都賦予后人關于古代的向往。新片里,匠人們卸下墻磚意外找到一張百年前的戲折子,這樣極富傳奇色彩的小故事給觀影者留下許多遐想。
“我們常開玩笑,美國人一談穿越就會穿越到未來,中國有關穿越的文藝作品多是回到歷史。這是民族文化基因在影響我們,中國人天生喜歡回看,并從中汲取智慧、尋找生命體驗。”梁君健認為,歷史能讓中國人強烈地感受時間的延續,給每個人帶來穩定,“有根在”提供給向前發展的個體以安全感。
2019年故宮博物院接待觀眾數量首次突破1900萬人次,去年因疫情人潮大幅下降。不過,故宮的吸引力絲毫沒有減少,2020年首次直播吸引近3500萬人次在線收看。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告訴梁君健,過去招聘時僅幾十人報名,現在每年有上萬人踴躍投遞簡歷。
“是故宮自身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梁君健認為故宮本身所擁有的強大力量,與這些年國家不斷強調和重視的文化自信、文化創新不無關系。年輕人可以看到故宮的價值,認識到“原來這么古老的東西也可以很新潮”。(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