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青年網
2021-02-03 10:00:02
一千多年前,當蘇軾在一曲《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曾感慨寄居嶺南的寓娘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便傳遞了這份“直把他鄉當故鄉”的厚重情感。自古以來,奮斗在外、情系故土是鄉愁不變的主題,然而,并非只有生養自己的家鄉才是最好的歸宿,能讓心和情感安放的地方,自然也是能為之停留的。
春節臨近,國內疫情呈現出零星散發和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態勢,人員流動和聚集帶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任務仍然艱巨。為此,各地相繼出臺就地過年的倡議和舉措:發紅包,給補貼,發消費券,還有免費流量和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等政策激勵。各地政府和企業想方設法拴心留人的做法,暖心而實在,值得肯定和點贊。
其實,讓外鄉人真正看重的,不光是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利惠之舉,更在于這背后傳遞的一種尊重和關懷。回家過年不僅是傳統習俗,更是家人團圓的難得機會,沒有哪一個人不顧念親情。為了全國防疫大局,不讓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付之東流,為了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絕大多數外鄉人有著充分理解、顧全大局、自覺奉獻的家國情懷,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犧牲和讓步。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正基于此,無數外鄉人會在家與國、公與私、情與責面前作出理性而高尚的選擇。而這份自覺就地過年、堅守一線崗位的家國情懷,沉淀著難以割舍和替代的親情奉獻,無疑是命運與共、犧牲奉獻的民族凝聚力所在,需要全社會實打實的尊崇和宣揚。從這一點而言,再厚的優待也不過分,再多的暖政也不多余。
同時,外鄉人不僅僅是工地的民工、企業的工人、外派的骨干,也包括默默奉獻的外省籍黨政機關干部、事業單位人員、國企員工、部隊官兵等,在帶頭服從“就地過年”大局時,“每個人都了不起”,他們同樣需要一份尊重和慰藉。
一座城市能夠讓人心安,需要的不僅是讓人心動的“紅包”,更需要有割舍不下的“溫度”。要立足城鄉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戶籍、住房、醫療、入學等城鄉二元制度改革,不懈地為之努力,讓外鄉人同享待遇權益、有用武之地、能安居樂業,營造濃濃的人文關懷,悉心為外鄉人創造一個家的氛圍,使就業地真正成為安身立命的經常居住地和情感歸屬地。
“此心安處是吾鄉”。有理由相信,承載過艱辛和磨難的中華大地,奉獻和大愛從不會缺席。也期待更多的城市以今年不尋常的春節為起點,真心實意打造拴心留人的環境,傳送賓至如歸的“溫情”,早日驅散疫情的陰霾,讓游子更把異鄉作家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