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21-02-05 10:11:02
原標題:新論: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看待疫苗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看待疫苗
特約評論員/黃嚴忠
發于2021.2.8總第984期《中國新聞周刊》
從去年12月開始,隨著新冠疫苗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球應對疫情的策略進入新階段。在歐美等國,防疫重點轉向大規模疫苗接種以獲得群體免疫。中國也已發起針對重點人群的疫苗接種計劃,期待將輸入性病例引發疫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國內社交媒體上出現一些對國外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貶低之詞,有些還與西方國家內部的反疫苗陰謀論遙相呼應。一些公眾人物也公開對國外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質疑。
作為中國人,希望自己國家的疫苗更加安全、有效,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 與基于mRNA技術路線的疫苗相比,國產滅活疫苗副作用相對較小;而且由于對低溫冷鏈的要求較低,也比輝瑞等國外公司開發的疫苗更容易儲存和運輸。從保護效率方面講,國產滅活疫苗超過了世衛組織50%的最低要求。考慮到流感疫苗的保護率也只在40%~60%之間,因而國產疫苗對降低新冠感染的風險有顯著效果,對此不必存有疑問。
但西方國家的疫苗優點也很突出。首先,輝瑞和莫德納公司開發的兩款基于mRNA技術路線的疫苗,保護率大約都在95%。根據《柳葉刀》雜志去年11月發表的研究,美國如果全部使用mRNA疫苗,最低只要接種63%的人口就可實現群體免疫,社會經濟恢復正常。而如果使用低于80%保護率的疫苗,則必須接種全部人口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其次,由于mRNA疫苗在開發、生產中只需在體外合成RNA,不必像滅活疫苗那樣對活病毒進行擴增,因而比后者更容易擴大產能,滿足大規模接種需求。第三,當新冠病毒變異到使現有疫苗不再有效時,mRNA疫苗不需像制作滅活疫苗那樣花時間培育細胞、繁殖并滅活病毒,所以升級起來比滅活疫苗要快。
1月27日,美國疾控中心公布了過去六周的疫苗安全監測結果,在已接種的2350萬新冠疫苗中,只有極少數有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后出現的死亡事件也似乎與疫苗接種無關。總體而言,美國已投入使用的兩款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與臨床試驗結果一致。
現有情況表明,渲染西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問題,不利于中國實現群體免疫的最終抗疫目標。根據國藥集團一位高管的預計,其2021年全年產能可達10億劑,能夠接種5億人。這個數量遠達不到實現群體免疫需要的接種率。這固然有國產疫苗在產能上受限的原因,但也與其60歲以上年齡段三期臨床試驗數據還不完整,從而無法為占總人口約17%的老年人接種有關。而上述兩點恰是mRNA疫苗的優勢。
復星醫藥已與輝瑞的德國合作方BioNTech簽署了購買協議,向中國提供至少1億劑mRNA新冠疫苗。2020年12月下旬,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在云南省玉溪市高新區疫苗產業園奠基,項目預計8個月內建成投產,一期產能為1.2億劑/年。個人認為,復星進口的疫苗一旦到貨,應該優先滿足60歲以上人口的接種需求。同時中國還須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爭取獲得國外疫苗生產商許可,生產供應國內需要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地強調西方疫苗的缺點,不僅會影響民眾對國外疫苗的接受度,也會影響將來國產mRNA疫苗的開發、生產和接種,從而極大影響中國疫苗缺口問題的解決和群體免疫的最終實現。
《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第6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編輯:蘇亦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