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不下“戰場”的老兵——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馬旭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1-02-07 09:42:02

原標題:不下“戰場”的老兵——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馬旭

來源:光明日報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從淪陷區一名“拾穗者”到新中國第一代女空降兵,從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的“科研老兵”到離休后為病人義診的大夫,從帶一個銅板隨軍遠征到捐資千萬元回報家鄉……

歲月崢嶸,初心不改。全國道德模范馬旭已年過八旬,在時代的洪流中,在革命的隊伍里,她找到了人生方向,更找到了家和國。她說:“沒有祖國,就沒有家鄉,更沒有自己。自己的一切都是中國共產黨給的,自己這一輩子就是要跟黨走,一輩子回報黨的恩情。”

在距離武漢數千里之外的黑龍江木蘭縣松花江北岸,馬旭文博藝術中心正在進行室內布展和室外景觀建設施工。這里正是馬旭夫婦千萬元捐款所修建的場館之一。馬旭說,如果可能,自己會在場館里給家鄉的孩子們講講歷史,講講小時候的故事。要讓孩子們知道,沒有國,哪里有家。

從淪陷區“拾穗者”到新中國第一代女空降兵

——在部隊找到人生方向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東北相繼淪陷。1933年出生在黑龍江省木蘭縣松花江畔的馬旭,對日偽時期的童年生活記憶猶新。

那時候,侵略者敲骨吸髓般地壓榨中國人。鄉親們種大米卻沒有大米吃,紡織的棉布也被日本人收走。侵略者穿得很光鮮,鄉親們只能穿用破棉絮和破衣服紡出來的“更生布”。孩子在學校學的是日語,連回家喊爸媽都被要求用日語。

馬旭的父親過世早,只有她和弟弟、母親三人相依為命,靠著母親說大鼓書換回一點吃的,日子過得十分清苦。秋收時,母親和她就像《拾穗者》那幅油畫上那樣,經常去田地里撿拾別人收割后可能剩下的糧食顆粒。

“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1946年2月,木蘭縣迎來解放,建立了人民政府。鄉親們感慨,這么多年,可算見著天日了。

為了保衛革命成果,不少鄉親參加了解放軍。“領導像父母一樣和藹,同志像兄弟姐妹一樣親熱,還能上大學……”在鄉親們的感召下,不到15歲的馬旭告別家人,光榮加入了解放軍,成為一名醫務人員。此后,她跟隨部隊南征北戰、救死扶傷。新中國成立后,她進入軍醫大學學習進修,后來分配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因為醫術精湛,被譽為科室的“一把刀”。

196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改編為空降兵軍。軍醫馬旭主動申請到空降部隊,參加跳傘訓練的衛勤保障。

“我必須跟部隊一樣,他們會跳傘,我也要會跳傘,這樣我才能夠發揮軍醫的作用。如果我們當軍醫的跟著他們,他們心里邊就會有底:我受傷也不要緊,有醫生跟著我呢。”馬旭打定主意。

可是根據跳傘訓練大綱,身高一米五幾、體重不到35公斤的馬旭不達標。有一次她想上訓練臺,結果剛爬了兩格就被教員給拉了下來。馬旭多次向組織闡述自己作為軍醫跳傘的必要性,仍無濟于事。

于是,在士兵們訓練時,她就“偷學”動作要領。為了提升訓練效果,馬旭在自己的單間宿舍挖出了一個長兩米、寬一米、深一米的大坑,再填上沙土,兩張桌子摞起來就是跳臺,建了一個模擬沙坑。馬旭每天練習跳,跳500次。有時沒達到標準,睡醒覺了以后又爬起來跳,必須達到500次。

有志者事竟成。在一次跳傘考核中,偷偷練了半年的馬旭又找首長請求參加考核。首長磨不過:“你必須比大多數人跳得好,才可以參加真正的空降;要是不行,你就不要再提了。”

三次落地,每次都穩穩當當。漂亮的動作贏得了在場戰士雷鳴般的掌聲。從此,馬旭便和部隊一起參加跳傘訓練。

“在無際的天空里,我覺得我好自豪啊!”馬旭至今記得1962年第一次參加跳傘的情景。

幾年之后,馬旭被批準為“試風跳”小組成員,乘飛機跳傘著陸,等待后續部隊。

“沒有國就沒有家,更別說個人前途和命運。”馬旭感嘆,如果不參加解放軍,自己后來的命運可能只有兩種,一是當童養媳,二是因為缺吃少穿很早就不在了。

從“科研老兵”到義診大夫

——不能白吃國家飯

在巍巍高山之上,在茫茫水域之上,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之上……馬旭和戰友都曾在澄澈的空中開傘,錘煉敢打善贏的能力。

“作為軍醫,我必須和戰士們在一起,跳下去之后有傷員第一時間要處理,沒有醫生,誰給他們治療?戰士們是拿槍打敵人,我們是背著藥箱救傷員,這只是分工不同,部隊到哪里,我們有責任跟到哪里。”馬旭說。

因為空降兵跳傘的“黃金期”比較短,為了能夠為空降兵指戰員們服務更長時間,馬旭和愛人顏學庸沒有要小孩。

因為馬旭,同為軍醫的愛人顏學庸也學會了跳傘。他們在跳傘中發現,常有傘兵因落地不穩而腳踝受傷,嚴重時會直接造成戰斗減員。

如何避免傘兵著陸時受傷?馬旭、顏學庸兩人開始查找文獻資料,到部隊調查研究。他們發現,蘇聯用繃帶,但是纏上以后解下來比較麻煩;美國使用的松緊式護踝,但是使用幾次以后容易松,不耐用。

受戰士們打球啟發,馬旭夫婦不斷調整設計,終于發明了充氣護踝。使用時,套在腳踝上,充氣以后就像皮球一樣,可以緩沖。落地之后,把氣放掉,不影響動作。

為了檢驗樣品的有效性,馬旭夫婦就自己戴著護具跳傘。試驗了20多次,效果不錯。后來,充氣護踝品在部隊成功推廣使用,使跳傘著陸時沖擊力減半,扭傷情況接近于零。1989年7月19日,“充氣護踝品”獲批國家專利。

1988年,馬旭夫婦離退休。然而,他們并沒有真正閑下來。

“科研就是我的生命。”馬旭說,夫妻兩人依舊緊盯部隊需求,開展科研攻關。兩人又先后申請“單兵高原供氧背心”“抗腫瘤藥丸”等3項國家專利。他們還在各類報紙雜志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和體會文章,其中,《空降兵生理病理學》和《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等填補了當時相關領域的空白。

因為科研成果豐碩,1997年,空降兵某軍政治部授予馬旭和顏學庸“科研老兵”稱號。

馬旭說:“不能搞科研,我就像掉進井里,就像挨餓一樣。我就想搞科研,不能白吃國家飯。”

離退休后的馬旭夫婦,不但繼續搞科研攻關,也為病人義診。他們不但治療別人身體上的病痛,也祛除有些人的悲觀消極思想。

盡管安排有離退休住所,但馬旭夫婦自愿選擇居住在木蘭山下的一個農家小院里,一住就是幾十年,就是怕搬家了病人找不到他們。

“哪里需要就哪里安家,哪里最苦就到哪里去,這是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在馬旭看來,只要能幫助戰士和病人遠離病痛,無論多苦多累都是值得的。

從一個銅板的路費到千萬巨資的捐款

——不能忘了黑土地上的家鄉父老

2018年9月,馬旭、顏學庸夫婦決定將畢生積蓄1000萬元捐贈給木蘭縣,用于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

人們被這對老人的節儉和慷慨深深折服。

馬旭夫婦是節儉的。吃的多是紅薯、稀飯、面條;穿的多是部隊發的軍裝,一雙15元的鞋,鞋面磨損、鞋底脫膠,馬旭還要洗洗曬曬用膠水粘了再穿;用的是一部老人手機,兩人合著用,一輛自行車,騎了十幾年……

馬旭夫婦是慷慨的。1000萬元,兩人一輩子的積蓄,說捐就捐;分兩次轉賬到黑龍江木蘭縣,用于家鄉的教育公益事業。

木蘭縣教育局負責人介紹,迄今為止,這1000萬元是木蘭縣接收的個人單筆捐款最大數額。

“有人覺得我們日子過得苦,有人覺得我們對自己太摳門,但我覺得擁有知識就是擁有財富。買書我舍得,只要有好書我就會想辦法買到,多少錢我也買。我把我畢生積蓄都回饋給當年送我參軍的故鄉。不為別的,就是希望更多人能獲得知識的力量。”馬旭說。

貧苦出身,在部隊學習知識,做發明創造,年近八旬還要報考研究生……馬旭深知,知識就是力量。夫妻倆把一輩子的積蓄捐給馬旭家鄉的窮孩子們,就是希望他們受到良好教育,用知識創造財富、改變命運。

壘土成山,涓滴成海。馬旭夫婦的這1000萬元,要從一個銅板說起。

數十年前,在馬旭從軍出發前夕,母親將一個銅錢縫進了她的口袋,這就是她當時出門的盤纏。睹物思人,征戰的那些年,馬旭舍不得花掉那枚銅板。幾年后,馬旭頭一次拿到工資,便把20元錢和那枚銅板兌換成的人民幣,一起存進銀行。那時的她,已經決定為家鄉做點什么。

節衣縮食,加上專利收入,以及原本準備開診所未果而存下的賣房款……在歲月的積淀下,夫妻倆攢了千萬元。馬旭在內心時時提醒自己:我不能穿得花紅柳綠,吃著山珍海味。我翻身不忘本,我不能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們。

2017年,幾經輾轉,她和家鄉的教育局聯系上了,并表達了捐款意向。于是有了一對八旬老人捐款千萬的善舉。

曾有不少人問他們,本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為什么選擇“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

“和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相比,自己能活著就已無比幸福。”馬旭回答說,她覺得一個人自私自利,總是追求自己的物質生活是狹隘的。一個人為公,想著黨想著國家想著人民,這個路子就會越走越寬。“你只要心里想著黨和國家,就會點燃你心中的燈塔,照亮你前進的道路。”

螢火微光,微光成炬。馬旭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能力大的,就貢獻多點;能力小的,就貢獻少點。總是要想著國家、想著人民。”

在老伴顏學庸眼里,馬旭就是一個不下“戰場”的老兵,小個子大英雄。

(本報記者 夏靜 張銳)

■短評

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哪里需要就哪里安家,哪里最苦就到哪里去,這是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這是馬旭堅守的信條。

戰爭年代,她奔赴前線,直面血與火。在炮火紛飛的解放戰爭時期,14歲的馬旭揮別母親和弟弟,加入解放軍隊伍,成為一名醫務人員,投身浩浩蕩蕩的革命洪流,為全中國解放南征北戰、浴血奮斗。

和平年代,她鉆研創造,為戰友安全保駕護航。“戰友們傘降到哪兒,我就保障到哪兒。”戰友跳傘,作為軍醫的馬旭也要跳傘,她刻苦訓練、堅持不懈,最終蝶變為“試風跳”小組成員。戰友跳傘,她還想讓自己的科研成果為他們降低風險。充氣護踝、單兵高原供氧背心……從地面到空中,她都想竭盡所能保護戰友安全。

“老了也要追夢,哪怕螢火之光,也要做個有用的人。”離退休后,馬旭夫婦懸壺濟世,常年為貧困百姓義診,還把畢生積蓄捐贈給家鄉,把千萬巨資化作陽光雨露,滋養故鄉的莘莘學子,鼓勵他們學好知識,貢獻鄉里,報效國家。

正如馬旭所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為祖國奉獻是無限的。”征途漫漫,唯有奮斗。奮斗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哪怕是發出螢火微光,都可以讓人生熠熠生輝。

(作者:夏靜 張銳)

【編輯:田博群】

[責任編輯:楊凡、汪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過度商業化:醫美行業管理的盲區與難點

過度商業化 行業管理的盲區與難點。2020年4月,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等多家單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目...[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2-07

留校過年體味家的溫暖

沒有“非必要不返鄉”“非必要不留校”的尷尬。據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今...[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2-07

春節檔影片“七雄爭春” 預售總票房已超4億元

預售總票房已超4億元大年初一單日預售破3億元。春節檔影片“七雄爭春”。春節檔電影預售紅紅火火[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1-02-07

山東今年將發放八大“民生紅包”

在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提問:“十四五”規劃在社會民生領域提出一些重點舉措,今年是...[詳細]
齊魯晚報 2021-02-07

駐中國銀行紀檢監察組去年查處行管干部11人

本報訊近日召開的中國銀行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透露,2020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銀行紀檢監察組黨紀立案16件,處分19...[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1-02-07

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習近平總書記貴州考察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表示,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2-07

守護“天眼”的年輕人:探索星辰宇宙,建設國之重器

在正式運行一周年之際,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捷報頻傳 基于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余篇,快速射電暴成果入選《自然》...[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2-07

山里有個“手繪村”(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34))

馮亞珂(右二)向寫生的學生介紹村莊特色。來到群山臂彎里的河南省嵩縣黃莊鄉三合村,卻是另一番景象。2016年,幾個消息接連牽動著三合村村...[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2-07

人民子弟兵,為家國平安而堅守

臨近春節,我們走訪了3支基層部隊,講述基層官兵堅守戰位的故事。西藏林芝軍分區某邊防團哨所,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深處,大雪封山期長...[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2-07

陶勇:每個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不凡

每個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不凡。那個時候,我有些瞧不起大人們,他們仿佛沒有理想,每天談論一些柴米油鹽的事,碌碌無為。當我越來越懂得這些...[詳細]
中國新聞周刊 2021-02-0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