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2021-02-08 15:26:02
原標題:西湖邊有個老小區 人口不多長壽者眾多
來源:錢江晚報
西湖邊有個老小區人口不多長壽者眾多
別人搞衛生花錢請家政,她卻喜歡自己干,天天干……杭州青年路社區有位百歲奶奶顛覆了你的想象,她叫陳文英,今年101歲,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對答如流。每天在家里大搞愛國衛生,下樓散步和鄰居們聊天,家長里短大小事情了如指掌,前陣子冰凍天氣也不休息,“要想身體好,一定要多動動,自己能做的事情盡量自己做。”
百歲奶奶天天下樓“蕩一圈”
鄰居見了紛紛點贊
位于杭州上城區的青年路社區離西湖很近,雖然是個老小區,但地段好,生活便利,不少人在這里已生活了三四十年,比如住在尚農里7幢的社區熱心人毛大伯,“女兒家住在濱江,想叫我們搬過去。我們不想搬,這里長壽老人這么多,可能磁場好。”
毛大伯叫毛瑞虎,是杭城各大新聞媒體報料人。“我們小區人口四千多,長壽老人向來不少。現在80歲以上的有500人左右,90歲以上的有60多個,100歲以上的有三位。其他兩位更年長,103歲,現在都被子女接過去住了。陳奶奶和小兒子一家住在這里,自理能力很好。自己下樓聊天,去社區醫院配藥,鄰居們都很喜歡她,叫她‘大干娘’。”
毛大伯帶記者來到小區內一個取名“云龍亭”的亭子前,這里是老人們平時碰頭聊天的地方,里面放著幾張椅子。毛大伯說,冬天上午十點左右這里能曬到太陽,老人們就會陸續從家里過來報到。“比如這位沈奶奶,今年96歲,就住我隔壁,她有5個女兒,個個孝順。現在眼晴有白內障,喜歡聽收音機,天好就來這里聊新聞、拉家常,坐在椅子上做全身按摩操。”
毛大伯的家在亭子對面這幢居民樓二樓,每天不用出門,聽聲音就知道陳奶奶來了。“一路上經常有人打招呼,陳奶奶說話中氣很足,我在樓上房間里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別看陳奶奶是個“00后”,卻特別能聊,也喜歡和人交流,久遠的老底子事情記得一清二楚,鄰居的家長里短也都知道。前陣子氣溫零下的冰凍天氣,她依舊下樓在小區里散步,大家都為她高齡好身體點贊。”
活了一個世紀
現在的幸福以前根本想不到
“這個‘大干娘’是大伙兒跟著侄兒叫的,我和妹妹一家一直都住這個小區,街坊鄰居以前就‘大干娘’、‘小干娘’地叫開了。”記者敲開三樓陳奶奶家房門時,她扎著圍裙正在房間里搞衛生。一頭黑色主打的花白頭發,堆滿笑容的臉上皺紋不多,歷經歲月滄桑的雙眸里星光點點。無論外表還是交談,感覺要比實際年齡小上二三十歲。
“我是苦出身,但是只要安排好,日子一定會慢慢好起來。” 在杭州生活了七八十年,陳奶奶依舊一口紹興腔。她說,自己老家在紹興城里,老底子也是大戶人家,記憶中族里還有牌坊。“不過到了我這一輩,孩提時代父親去了新疆,后來也去世在那里,我和妹妹都是靠母親拉扯大的,日子過得有點辛苦。長大后,妹妹在杭州成了家,我也跟過來。再后來,我的四個子女也都是在杭州出生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陳奶奶在杭城一家藥店做“寶塔糖”(一種兒童驅蛔蟲藥)包裝工,后來并入民生藥廠,就在包裝車間做到了退休。陳奶奶從抽屜里拿出有點年份的退休證給記者算賬:1970年退休時,每個月退休工資拿到手不到三十塊,現在已漲到三千多。加上100周歲國家發的每月三百元高齡補貼,合在一起有近四千元。雖然算不上寬裕,但對于精打細算慣了的陳奶奶來說,已經很滿足,這樣的好日子以前哪里想象得到!
散步搞衛生特認真
能做的事情盡量自己做
對于百歲老人,大家最好奇的是他們的長壽秘訣。小區鄰居都知道,陳奶奶家有長壽基因——她媽媽活到了93歲,她妹妹活到了95歲。當然,陳奶奶也有自己的堅持。或許就是那份堅持,讓她的人生之路走得更久。
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讓陳奶奶性子里自帶一份倔強,養成了遇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習慣,現在亦是如此。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漸漸變得瘦小,原來那些衣服穿在身上有些肥大,就自己動手修改縫補。穿針引線這個讓五六十歲女性都犯難的事,耳聰目明的她幾秒鐘輕松搞定。
陳奶奶每天作息很有規律。早上六七點起床,早餐除了稀飯、包子等主食,有時會泡點奶粉加個雞蛋;午飯后要小睡會兒,晚上看看電視新聞、了解一下國家大事,平日里還愛和親朋鄰居搓搓麻將。吃穿不講究,最喜歡吃的葷菜是蝦、蟹、魚。除了這些,還有兩件事格外頂真——搞衛生和散步。
陳奶奶獨自住的房間不大,一張床再加幾個柜子,空間已所剩不多。如同熱愛自己經歷過的歲月一般,陳奶奶同樣珍愛時光遺留下的物件。房間所有地方都理得干干凈凈,戶口本、退休證等重要物件擱在哪里記得清清楚楚。她說房間里很多東西至少有二三十年,在別人眼中是廢物,但對于自己是珍寶,伴隨著溫暖的記憶。房內朝北那兩扇玻璃窗擦得像鏡子一樣锃亮,上面夠不著的地方,她在木拐杖頭上包布塊,制成了特色擦窗神器……
做完家務,陳奶奶去樓下走走,有空時在房間里伸伸腿、彎彎腰做鍛煉。“以前下樓從來不用拐杖,兩只手一上一下反到背后還能握住,這兩年有點退步啦。不過要想身體好,一定要多動動。我每天能這樣動起來,說明我活得崴(方言,身體棒的意思)。”
本報記者 楊靜攝影 毛瑞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