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源頭創新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

來源:光明網-時政頻道-光明推薦

作者:

2021-04-11 17:15:04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源頭創新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

——一名工科教師翻越成果產業化“四座大山”的啟示

光明日報記者 袁于飛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創新作為一項國策,積極鼓勵支持創新。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北京工業大學有這樣一位教師,他從基礎研究的源頭進行創新,攻克了工業機器人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并將論文成果成功實現產業化,為千萬科研人員在新時代建功立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

“從基礎研究到成果產業化,至少要翻越理論驗證、中試、資金投入、國際市場競爭四座大山。”清華大學河北中試基地負責人曹建國說,“對科研人員來說,每一座大山都困難重重,能成功者鳳毛麟角。”

但張躍明翻越了這四座大山。他從源頭創新的工業機器人RV減速器技術打破了日本的壟斷,并以此技術合作在北京亦莊開發區和河北石家莊建廠,每年可以生產世界上最頂尖的工業機器人RV減速器8萬套,產品供不應求。

此前很長時間里,張躍明一直是學校里一名默默無聞的工科教師,他32歲從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成為北工大的第一批博士后,但到了50歲,還因論文沒有別人發得多而評不上教授。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助力國產工業機器人走向高端

工業機器人的RV減速器,對制造業來說,相當于手機、電腦的芯片,其核心技術和全球90%的市場一直被日本壟斷。當前國產機器人使用的RV減速器大量從日本進口,中國制造業要轉型升級,必須要解決這個“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記者初見張躍明,是在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個工業園里,車間的生產機床還在不停轉動,機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當天他帶記者參觀了這個已投資兩億多元的生產廠區。

“生產廠區就是我的實驗室,這些RV減速器樣品都是根據我們自主研發的原創技術生產出來的。亦莊廠區的生產規模已實現年產3萬臺。”噪音嘈雜,張躍明指著展示臺上一堆閃閃發光的軸承大聲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的檢測報告顯示,這些國產RV減速器產品在精度保持性和使用壽命等多個指標性能上,比日本最先進的產品還要好。

“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功能部件。打個比方,把工業機器人當成人的手臂來看,減速器就相當于手臂的關節,這個關節主要決定了工業機器人手臂擺動的精度,使用時間長后其磨損會影響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壽命。世界上高精度機器人傳動多采用RV減速器,一臺工業機器人的腿部、腰部和肘部,需要4到6臺RV減速器,減速器占到工業機器人總成本的30%以上。”張躍明介紹。

“國產RV減速器的質量跟日本產品存在差距,主要是精度保持性不行;還容易磨損,影響使用壽命,大多只供中、低端工業機器人使用。更無奈的是,日本企業出售給ABB、發那科等四大機器人公司的減速器價格是給我國企業價格的一半甚至更低;國內廠商拿貨還要被迫接受3至6個月的漫長等待供貨期。”張躍明告訴記者,“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打破日本人的壟斷,助力國產工業機器人走向高端市場,助力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突破制造業“卡脖子”技術,需要源頭上的基礎理論創新

1997年,32歲的張躍明從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博士畢業,進入北京工業大學做博士后,長期從事機械設計及理論的基礎研究。

“說起來很慚愧,我雖然是北工大的第一批博士后,但我個人的科研興趣一直在生產一線,幫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所以發論文相對比較少。”張躍明說。

張躍明的論文發得少,但他的實踐應用成果并不少。比如,張躍明跟北一機床合作,聯合開發出了數控機床核心功能部件,完全替代了日本進口,并一直應用于北一大隈機床廠的多個型號的數控加工中心產品,這也為張躍明做工業機器人的RV減速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從中受到啟發:“我國機械制造的很多問題不是材料和工藝的問題,而是缺少源頭創新。”

“機械產品與其他高科技產品一樣,蘊含豐富的科學規律,只有揭示其內在的運動規律和科學原理,才能制造出高品質的產品。”張躍明告訴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國家加大了對基礎研究和“卡脖子”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張躍明成了受益者。2015年,張躍明爭取到北京市科委的科研項目“RV減速器產業化開發”,拿到200萬元的科研經費,研發“機器人關節RV減速器制造工藝”技術。他花了1000多個日夜,建立了一個齒輪修形技術模型,解決了齒輪磨損問題,最終掌握了“機器人關節RV減速器設計及制造工藝”核心技術。

“這個技術是真正的源頭創新。國內研發機器人RV減速器的人很多,大多數人是仿制,但張躍明團隊的技術是正向設計,從源頭上創新,部分性能指標比日本人做得還好。”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趙杰告訴記者:“科技部將在‘十四五’期間支持該技術的產業化。”

“我國制造業還有很多‘卡脖子’技術,很多核心部件依賴進口,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像RV減速器一樣,從源頭上進行基礎理論創新。比如,高端機械產品使用的軸承,80%都靠進口。這導致國內機床公司大多不賺錢,甚至連續虧損,錢都讓國外公司賺了。”張躍明說。

  從基礎研究論文到成果產業化,需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簡稱“MMT”)是國際機構學與機器科學聯合會的頂級國際學術期刊,中國科研人員在這本SCI核心期刊上發論文一般需要半年以上,張躍明的論文一個月就獲得發表,同行評審專家評價:“這是近幾年來少見的好論文,來源于實踐,建議出版期刊一定給予發表。”

“搞基礎研究的大學教授一般不會關心產業轉化問題,理論論文在國際期刊發表后,就會被束之高閣,很多人甚至是為了爭取項目和發論文而搞研究,在對國家更有價值的科研成果轉化中他們卻成了缺席者。”曹建國說。

張躍明遇到的第一座“大山”就是要驗證技術理論。

“工業機器人RV減速器這篇論文發表后,理論上雖然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但我的心里總是擱不下,這么多年,我寫論文比較少,每一篇也都是為了服務實踐。我當時的困難是科委的項目結題了,沒有科研經費支持了。我需要機床加工出樣品來,以驗證技術正確,然后才能產業轉化。而買一臺高端加工機床需要上千萬元。”張躍明說,“這是一個悖論式的難題:我要實現成果的產業化,需要先驗證理論,要先有樣品,但企業一般要見到樣品,才會投錢,所以這個成果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

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張躍明看到解決這個難題的曙光:有一家意大利的高端機床廠想到中國來開拓市場,他們的負責人正好與張躍明認識。張躍明跟他們談合作,先讓對方幫忙把樣品加工出來,這也正好驗證他們機床的性能,對方同意了。

張躍明和他的團隊最終去意大利把工業機器人的RV減速器樣品加工出來,驗證了他的理論成果完全正確。樣品送到國家的權威檢測中心,在精度保持性和使用壽命等多個指標性能上,比日本最先進的產品還要好。

有了樣品,張躍明實現了從基礎理論到產品的飛躍,接下來他遇到第二座“大山”:中試環節。

“很多科研人員走到這一步,就走不下去了。中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的甚至要數年,所以投資者對中試缺乏熱情和動力,這是造成我國原始創新成果轉化難的癥結所在。”曹建國告訴記者,“從清華大學多年來的科技成果轉化數據來看,100個科技成果大概只有5個能形成最終產品。”曹建國說。

人努力,天幫忙。這幾年全球市場環境的變化幫了張躍明的大忙,石家莊一家做減速器的生產廠家主動找上門求合作。

“我們企業原來生產的減速器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激烈,迫切需要新技術轉型升級。我們做過市場調研,國產減速器做得不好,最根本原因就是國產減速器基礎理論沒有創新,張躍明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已做出了樣品。”這家企業的董事長胡文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看到他的技術和樣品,我的眼睛都亮了,這正是我們要找的核心技術,所以我們毫不猶豫花了3700萬元買技術和合作,還花了八九千萬元買國外的高端機床設備投入中試,因為一旦成功,我們企業就可以實現從初級產品到世界頂尖產品的跨越升級,市場前景廣闊。”

2017年10月20日,張躍明代表學校和石家莊的企業簽訂了合同,并合作在北京亦莊開發區投資2億多元建廠,買了機床,用于國產機器人RV減速器產業化生產。

張躍明團隊的中試環節比較順利,但很快他們就遇到了新的問題——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障礙。

“就科技成果轉化而言,需要源頭創新研究者深度參與,才有可能實現轉化。但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還有待完善,一邊喊支持國家的產業升級,一邊把科技人員管死。”曹建國說。

幸運的是,學校后來非常支持張躍明的技術成果轉化。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謝輝告訴記者:“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科技管理的改革舉措,學校也建立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加強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北京工業大學將科技成果轉化業績納入教師績效、崗位、職稱考核指標并提高賦值權重,張躍明等科研人員正是通過機器人RV減速器等科技成果轉化業績,成功晉升教授職稱。”

缺乏資金持續支持擴大生產規模,是很多創新產品市場化難以翻越的第三座“大山”。

幸運的是,亦莊國投和京城控股給張躍明的團隊拋來投資橄欖枝。現在,應用張躍明創新技術的石家莊新廠已經建立,年產規模5萬套,RV減速器國產化之路正在迅速鋪開,中國企業正在大步向前追趕日本的壟斷企業。

國際市場競爭是他們需要翻越的另一座“大山”。

“可以預見,其產品會遭遇日本企業降價打壓等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曹建國說。

“張躍明團隊對RV減速器的自主創新,實現了從基礎研究突破到產業化,十分難得。這對迫使日本減速器價格降低,使國產機器人核心技術不再依賴進口,提高國產機器人市場競爭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都具有重要意義。”趙杰說。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認為:“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既要借鑒國際經驗,也要有中國特色,需要科研人員、企業、高校、專利部門、金融機構、風險投資方等共同參與。科研人員關注源頭創新,學校給予政策支持釋放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風險投資方搞好中試,專利部門給予技術保護,金融投資機構給予資金支持,企業來實現產品市場化,各方合力探索一條市場化路徑,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帶動整個國家的產業轉型升級。”韓秀成說,就目前的國際和國內大環境來說,全國上下團結一心,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一仗我們必須要打,也一定能打贏。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11日 01版)

[ 責編:李宜蒙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十四五”,我們這樣開局起步)

離船上岸,隨施工電梯上升約6分鐘,便置身距海面180米高的塔頂施工平臺。”承建深中通道S05標段的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工段技術員楊雷說,...[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4-11

[視頻]【沿著高速看中國】京滬高速沿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我國已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速公路網絡,16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總里程數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赤道4圈。一條條延伸的高速公路成為中國經...[詳細]
央視新聞移動端-電視+-新聞聯播 2021-04-11

沿著高速看中國 | 上海虹橋海外貿易中心擴大朋友圈 服務雙循環

京滬高速公路是連接首都北京和上海的大通道,跨越京、津、冀、魯、蘇、滬六省市,橫跨黃河,飛躍長江,是京津冀、黃河三角洲和長三角區域協...[詳細]
央視網-新聞-首頁-首頁要聞 2021-04-11

沿著高速看中國|感受民營經濟大省的“高速”脈動——沈海高速浙江段紀行

新華社杭州4月8日電(記者魏一駿)G15沈海高速在浙滬交界由上海金山區進入浙江嘉興平湖市,繼續南行數十公里,一座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跨海大...[詳細]
新華社移動端-浙江 2021-04-11

北京經開區:融合發展氣象新(沿著高速看中國)

從北京十八里店橋出發,沿京滬高速一路向南,10分鐘左右便到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小米智能工廠廠長周毅,是這座工廠...[詳細]
中國青年網-首頁全部新聞 2021-04-11

【接種新冠疫苗 構筑免疫屏障】分區施策 廣東精準推進疫苗接種工作

(新聞聯播) 廣東省按照“全省分區、一區一策”的策略,精準推進全省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廣東將全省21個地級市按照疫情防控需求...[詳細]
央視網-新聞-要聞 2021-04-11

將接種便利送到群眾身邊--北京移動疫苗接種點現場見聞

10日,陽光明媚的周末,春風輕拂過綠意盎然的北京市豐臺區青塔街心公園。與公園一墻之隔的盧溝橋街道文化活動中心里,居民們井然有序地排隊...[詳細]
中國青年網移動端-要聞 2021-04-11

青春出征 最美逆行——記海南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石首分隊

“這都是應該做的,既然選擇了奔赴一線,就應該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海口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鄧超說,他也是海南第一批援鄂醫療...[詳細]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要聞 2021-04-11

浙江臺州數字化改革 提升營商環境

(新聞聯播) 作為數字化改革先行城市,浙江臺州積極利用數字平臺優化企業辦事流程,推出“企業碼”,實現政府政策與市場主體的...[詳細]
央視網-新聞-要聞 2021-04-11

自貿港第十二批五項制度創新案例發布 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今天(10日),海南自貿港第十二批五項制度創新案例發布。從社保、醫保一體化經辦,備案即入、承諾即入行政審批事項改革等方面,著力全面深...[詳細]
央視網-新聞-要聞 2021-04-11

新疆伊犁新天煤化工:創新綠色科技 打造花園式企業

新疆伊犁新天煤化工 。“10年前我們來這里時,只有幾個牛圈羊圈,純粹就是一個荒山。從立項開始,新天煤化工就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詳細]
中國經濟網-首頁全部新聞 2021-04-11

“打洋工”促就業惠民生

每天往返忙碌在西非加納橋梁建筑工地和駐地之間,是中甘國際華隴建筑加納有限公司勞務人員景來喜的日常。今年51歲的景來喜是甘肅天水人,曾...[詳細]
2021-04-11

一季度鐵路發送貨物增長12%

近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家鐵路發送貨物9.2億噸,同比增加9880萬噸、增長12%。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詳細]
中國經濟網-首頁-產業市場-交通運輸-鐵路 2021-04-1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