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1-04-15 09:46:04
2021年4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該書系統記錄了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歷程,介紹人類減貧的中國探索和實踐,分享中國脫貧扶貧的經驗做法,為國際社會提供脫貧攻堅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雖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尤其是部分脫貧地區,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就業機制還不夠穩定,部分脫貧人口還存在返貧風險。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僅要精準防控返貧風險,從根源上阻斷其產生,更要強化提升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的脫貧技能和內生動力,為全面推進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
健全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
脫貧重在精準,防貧亦重在精準。防控返貧風險,阻斷貧困再生,既要精準識別風險人口及其風險因素,又要精準實施幫扶舉措,二者缺一不可。
一是健全完善返貧風險監測機制。把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的生產經營、就業、股金分紅等收入信息納入返貧風險監測體系,借助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處理手段,綜合利用金融、醫療、教育、電子支付等收入支出信息,篩查出收入驟減、支出暴增的風險群體,對照上年收支情況,研判返貧風險。進一步優化完善“自下而上”的村、鎮、縣、市多層級信息傳遞機制,暢通自申報渠道和快速研判機制。結合“自上而下”篩查機制和“自下而上”申報機制,及時全面識別風險群體。
二是優化完善防返貧幫扶機制。把邊緣易返貧戶納入“兩不愁三保障”政策救助范疇,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給予社會救助。優化分類精準幫扶機制,針對風險戶及其關鍵返貧風險因素,精準施策,通過實施健康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就業幫扶、產業幫扶、社會救助等措施,對癥下藥消除返貧風險點。完善強化返貧風險分擔機制,鼓勵地方設立防貧基金,探索將產業經營風險、就業風險納入防貧保險保障范圍,著力降低因經營虧損、失業、重疾、突發災害、重大事故等生活困難家庭返貧風險。
提升扶貧產業現代化水平
產業現代化是新發展階段地區獲取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抓手,也是脫貧地區發揮特色資源和制度優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一是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夯實產業發展根基。接續發揮財政支持和社會幫扶效用,強化脫貧地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工作。加快推進數字農業、互聯網農業、物流網絡等新興技術和新型基礎設施在脫貧地區農村的布局和融合應用,構筑產業高水平發展的堅實支撐。
二是延鏈補鏈強鏈,提升扶貧產業質量效益。圍繞特色優勢扶貧產業產銷融合發展鏈條,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布局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產業,針對產業鏈短板和空白,靶向引進培強一批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和經營主體。實施更大力度的消費扶貧和電商賦能行動,加大綠色、有機產品和地理標志認證力度,推進特色優勢農業產品產銷更好銜接。完善扶貧產業發展載體和平臺,強化政策扶持和稅費減免,推進智力、資本、科技等要素匯聚和協同服務產業發展。創新完善產業鏈益貧機制,營造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創新鏈、價值鏈、益貧鏈高效協同的產業鏈生態,推進扶貧產業向更高質量效益攀升。
三是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提升扶貧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龍頭企業與科研單位組建創新聯合體,圍繞特色優勢扶貧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需求和關鍵制約,加快實施一批重大科研攻關項目。推動脫貧地區圍繞特色優勢扶貧產業培育建立行業技術研發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等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抓緊制定出臺特色優勢農業生產技術、產品質量等標準體系,依托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特色優勢農業標準化生產。
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
收入水平不高,且構成單一是脫貧人口易返貧的主要原因。新發展階段,育強脫貧戶內生發展動力,不僅要強化現代勞動技能培訓,著力改變其不能很好適應國內經濟轉型需要和勞動力需求結構變化的困境,更要廣拓渠道,從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和轉型性收入來源入手,全方位推進其收入穩定增長。
一是全面提升勞動技能,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緊跟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動向,以農業現代生產技能、實用務工經商技術、崗位適用技術培訓為重點,靈活采用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相結合、預備培訓與訂單培訓相結合、技能培訓與素質培訓相結合等方式方法,提升勞動技能和人力素質,增強脫貧人口發展致富能力。
二是實施多方面舉措,推動脫貧人口多渠道穩定持續增收。進一步完善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機制,深挖省外組織化勞務輸出、省內結對就業幫扶、公益崗位安置、農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等就業潛力,推動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圍繞脫貧人口主要農產品生產,通過建立目標價格保險、內嵌為龍頭企業全產業鏈條生產車間、共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方式,使之分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推動經營性收入持續增長。強化扶貧資本增殖升值管理,健全完善扶貧資產益貧帶貧機制;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村企共建、組團發展、發展服務經濟等方式做大做強,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推動其財產性收入多元化增長。探索構建脫貧不穩定人口生產補貼、失業救濟、生活救助等財政長效補貼機制,保障其轉移性收入制度化增長。
大力推進鄉村建設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脫貧地區鄉村建設行動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脫貧地區鄉村建設,快速提升鄉村宜居水平和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面優化公共服務。實施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提升工程,推動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資源向脫貧地區傾斜和流動。以鄉鎮所在地、中心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等為主陣地,全面推進各類基本公共服務及設施建設,快速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供給。通過提高待遇、職級晉升傾斜、輪崗交流等手段引導優質服務資源向脫貧地區匯聚,優化提升其鄉村公共服務質量。
二是實施更大力度的鄉村建設行動。對標對表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全面推進脫貧村水電路氣信建設。以脫貧村為重點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繼續抓好農村“三清三改三建三化”工作,打造更高質量的綠色宜居新農村。探索村民、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話語權和參與度雙提升的制度化推進路徑,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基層社會治理制度,構建文明民主和諧的現代化鄉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