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4-15 15:23:04
滔滔長江水,出世界屋脊,跨峻嶺險灘,納百川千湖,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
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擘畫新時代長江發展宏圖,古老母親河正在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重慶按照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求,不斷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長江重慶段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的約一半,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曾經,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產生了矛盾,母親河長江“病”了: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生態環境狀況形勢嚴峻、長江水道存在瓶頸制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區域合作機制尚不健全……諸多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
“十三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走遍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并先后三次主持召開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
2016年1月5日,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8年4月26日,武漢,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系,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2020年11月14日,南京,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五年來,長江經濟帶的規劃政策體系日益完善。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從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等多個專項規劃目前也已制定印發,構建起“1+N”規劃體系。政策方面,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實施,《關于完善長江經濟帶污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的指導意見》出臺。此外,健全完善了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構建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關系。
沿長江11省市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同奏響高質量發展新樂章,讓一江清水更好地惠澤人民。圖為位于杭州灣與長江河口交匯處的上海臨港新城滴水湖畔景色。新華社記者 方 喆攝
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并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長江大保護進入依法保護的新階段。2021年1月1日零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
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正在長江經濟帶生根發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沿江省市的共識。五年來,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2019年,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從2016年的82.3%提高到91.7%,2020年1月至11月進一步提升至96.3%,長江流域劣Ⅴ類水質比例從2016年的3.5%下降到2019年的0.6%,2020年首次實現消除劣Ⅴ類水體。
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網長度比2015年增加20.7%,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比2015年提高60.7%。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被關停取締,“化工圍江”治理取得積極成效。
長江岸線整治全面推進。1361座非法碼頭徹底整改,2441個違法違規項目已清理整治2417個,長江兩岸綠色生態廊道逐步形成,沿江城市濱水空間回歸群眾生活。
在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的同時,立足源頭治理,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礦庫污染治理得到有力推進。
兩岸青山相對,一江碧水東流。目前,長江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有“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越來越多出現在人們視野中,長江流域沿線濕地迎來更多候鳥。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五年來,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結構優化,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長江經濟帶的經濟密度、經濟活力、創新能力等都處于全國前列,可以說抓住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就可以事半功倍、更穩更快地實現全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馬慶斌認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共”字強調的是上中下游的協同發展,避免過去為了增速惡性競爭,不保護環境、不考慮整體效益的問題,轉向整體性、系統化、綠色化、低碳化和創新化的發展,讓長江不僅要成為“黃金水道”,更要成為服務我國新征程的綠色低碳繁榮的新“黃金軸線”。
事實證明,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相互融合促進的。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進一步提高到46.6%。新興產業集群帶動作用明顯,長江經濟帶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均超過50%。
——綠色發展試點示范走在了全國前列。上海崇明、湖北武漢、重慶廣陽島、江西九江、湖南岳陽結合自身資源和稟賦特點,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浙江麗水、江西撫州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提供了有益經驗。
——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加快塑造。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大力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綜合運用市場、法律、政策等手段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比如,江西九江通過實施化工園區環境景觀化、企業環保化、生產安全化、產業循環化、管理智能化改造,實現化工產業含“綠”量和安全系數雙提高。湖北武漢以科教資源優勢助推創新發展,通過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線上平臺,實現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科技成果及時轉化和應用,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5.7%。
——綜合運輸大通道加速形成。長江干支線高等級航道里程達上萬公里,14個港口鐵水聯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沿江高鐵規劃建設有序推進,成都天府機場、貴陽機場改擴建等一批樞紐機場項目加快實施。截至2020年11月,長江經濟帶鐵路、高鐵通車里程分別達到4.37萬公里、1.54萬公里,比2015年分別新增9120公里、782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6.37萬公里,比2015年新增1.55萬公里。
——“黃金水道”帶來“黃金效益”。五年來,長江經濟帶先后實施了20余項航道建設工程,長江口南槽一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中游荊江昌門溪至熊家洲段、上游朝天門至九龍坡等一批國家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投產,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三峽升船機建成運行。2020年長江干線貨物通過量突破30億噸,再創歷史新高,較2015年增長40%。
——對外開放水平大幅提高。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建設融合程度更高,上海洋山港四期建成全球最大規模、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寧波舟山港成為唯一吞吐量超11億噸的世界第一大港,中歐班列線路開行達30余條。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形成。2016年以來,長江經濟帶新增8個自貿試驗區、24個綜合保稅區。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認為,“十三五”期間,長江經濟帶建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績:生態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轉型發展提質增效,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建設,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接下來,長江經濟帶還需守好、用好流域生態本底,推進綠色發展。沿江各省市要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各自定位,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成長春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