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4-25 14:19:04
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并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共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站在全人類前途命運高度,再次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和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高度重視,為加強全球環境治理提出了“中國方案”,為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增強了信心。
“參與全球氣候環境治理的寬廣格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首次全面系統闡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
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地球當前面臨的三個全球性危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織,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和現實威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指出,過去1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全球氣溫已經上升了1.2攝氏度,“正迅速逼近災難的臨界值”。“我們需要一個綠色的地球……必須確保下一步邁向正確的方向。”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級官員萊維斯·卡瓦吉強調,應對全球性危機,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修復我們的地球”需要世界各國重新調整經濟結構,構建綠色發展體系,確保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康。
“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展現了中國參與全球氣候環境治理的寬廣格局,為全球生態文明領域合作指明了方向。”泰國暹羅智庫主席、正大管理學院副校長洪風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六個堅持”和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認為這為紓解全球環境治理之困提供了有效應對方案。
“‘六個堅持’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對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遠見卓識和莊嚴承諾。這些承諾有著詳細的目標和計劃,令人信服!”坦桑尼亞《衛報》國際版主編本杰明·麥格納表示,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決心,無疑將增強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信心。
在哥倫比亞—中國友好協會主席吉列爾莫·普亞納看來,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闡述了妥善處理人與自然、國家與全球責任之間關系的重要性。“講話內容關注人類發展的未來,并適應當代需要,既務實,又有前瞻性,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對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產生重要影響”
去年,中國正式宣布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理念、目標和行動。
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中國宣布的一系列舉措實實在在,含金量高。“真正的政治意愿,長遠的規劃,高效的行動,是其他國家可以從中國環境治理中借鑒的經驗。”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這樣評價。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持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這樣的決心和毅力,讓世界看到中國的表率作用。”麥格納認為,中國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重要啟示意義,“說明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以同時兼顧,并且造福人民的”。
柬埔寨民間社會組織聯盟論壇項目計劃部主任謝莫尼勒到訪過中國許多城市,“每座城市的綠化都讓我印象深刻。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高度協調統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積極促進當地的可持續發展,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經驗。”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中國行動將對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產生重要影響。”普亞納高度評價中國的引領作用,他還特別關注中國的脫貧問題,認為中國成功實現脫貧目標,“是以一種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方式解決了發展與環境、國家與世界利益關系難題,不僅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
“用實際行動與世界共享發展智慧”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國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必須要凝聚世界合力。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從2009年至2019年,中國是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森林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保存至關重要,中國在植樹造林方面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普亞納表示。
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到東南亞的低碳示范區,再到小島國的節能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
“中國企業在非洲國家建設了許多可再生能源項目,積極助力當地能源結構轉型。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中國積極踐行綠色理念,為非洲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麥格納說:“中國不僅重視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更是用實際行動與世界共享發展智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中國昆明舉行,繪制未來1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共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進程。洪風表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是各國的共同心愿,相信作為東道國,中國將推動大會為全球環境治理注入新的動力,為東南亞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中國身體力行地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設立合作基金推動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關合作。中國無疑是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林斯希望國際社會團結合作,盡快采取行動,共同參與,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