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經濟大家談|數字經濟如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論壇網

作者:

2021-04-30 17:15:04

制造業是大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要依靠科技創新,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供給質量。近年來,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字技術迅猛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已經從生產、消費、流通等各個環節創新了經濟發展模式,改寫了經濟面貌,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重大課題。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制造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

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關鍵在于數據要素的深度開發與使用,其核心是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圍繞數據的收集、傳輸、加工與使用,帶動產業鏈各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實現制造業的提質增效。

一方面,企業要主動學習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智能化、協同化水平,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當前,我國經濟已經到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制造業企業應審時度勢、抓住機遇,積極吸收借鑒新興數字技術的創新成果,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在生產實踐中,應大力推動數據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實現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生產效率。加快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替代傳統制造,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優化生產流程;構建企業經營大數據平臺,及時獲取企業生產、銷售、經營風險等數據,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搭建生產協作平臺,通過柔性生產、虛擬企業等形式提高生產協作能力,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大對員工數字化、信息化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升員工的數字素養,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互聯網技術的成熟運用以及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出現,帶來了技術革新的日益加快和知識存量的爆發式增長。通過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組合,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數據潛能,優化生產流程和組織形式,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化需求,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企業應當明確以硬件層面的智能制造和軟件層面的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技術創新的重點突破方向,加大數字創新研發投入,吸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優秀人才,促進先進技術的擴散應用,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同時,主動將研發需求與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對接,加強研發資源的合作共享,由傳統的單一研發部門創新向全社會創新網絡邁進,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提升企業研發水平,在全球制造業競爭中占得先機。

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斷完善制度環境,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深度釋放數據要素潛能。隨著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經濟中的傳統產業不斷分化、融合,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給政府的傳統治理方式帶來很大挑戰。政府需要改變傳統的治理理念和規制方式,提升數字治理能力,把數字化與市場化有機結合起來。政府作為制度的供給者,其對制度的供給質量和效率,會影響整體經濟的表現。特別是在新發展階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充分發揮數字要素的潛能,對政府治理能力、政策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不能“缺位”,要為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做好頂層設計,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要做好宏觀調控,維護公平的競爭秩序,打擊壟斷行為;要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其次,不能“越位”“錯位”,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簡政放權,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提高經濟效率。

在硬件建設方面,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基礎設施與服務的支持保障。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機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推進“新基建”,政府應該加快部署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把相關支持政策落到實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同時,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實現信息公開,打破信息孤島。應在政府主導下,盡快建立連接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跨區域跨部門綜合信息共享平臺,推動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為各方合作創造條件。

總之,通過加強軟件建設與硬件投入,數據要素的潛能將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將更加深入,我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必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空間。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