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5-10 17:03:05
春暖花開之后,內蒙古自治區各個盟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復工。僅4月22日一天,巴彥淖爾市48個項目、烏蘭察布市162個項目、赤峰市275個項目同時破土,既涉及產業的延鏈補鏈,更涉及生態的優化美化。
內蒙古作為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在促進民族團結上具備光榮傳統,長期以來擁有“模范自治區”的榮譽。內蒙古自治區各族兒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意氣風發投身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實踐,在橫跨東北、華北、西北的大草原上,團結奮斗,共同發展,齊心協力建設祖國北疆風景線。
紅色旗幟引領
“五一”小長假,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內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學院人山人海。有來學院參加民族團結培訓的學員,也有來參觀紅色遺址的游客,流動的“紅軍裝”成為草原小鎮的一道風景。
“由此前行約214公里,就是革命圣地延安。”城川民族干部學院院長高鵬告訴記者,延安民族學院于1945年遷入城川。
1947年5月,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成為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成功實踐。新中國成立后,內蒙古締造了“齊心協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古”等歷史佳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內蒙古,多次就內蒙古工作做出指示、批示。內蒙古自治區各族人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按照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戰略定位,謀劃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
內蒙古物產豐富。一方面,自然資源豐富,資源型產業發展潛力很大。另一方面,產業發展較多依賴資源開發,新的產業增長點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要把資源上的羊(羊絨)煤(煤炭)土(稀土)氣(天然氣)轉換為經濟上的揚眉吐氣,首先要解決挖煤賣煤、挖土賣土問題。”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包思勤認為,產業延伸、產業升級、產業多元,正在成為內蒙古轉型發展的主流。
煤塊經洗選、破碎變成煤粉。黑色的固體粉末經歷加氫、液化,變成透明的液體油品……許多人參觀了位于鄂爾多斯的煤制油生產線,改變了對內蒙古固有的“傻大黑粗”印象。近年來,內蒙古陸續投產了多個全國乃至全球首臺首套現代煤化工裝置生產線,采用了10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衍生了100多種產品,附加值呈乘數效應猛增。其中,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煤化工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
資料顯示,“十三五”期間內蒙古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達75%,較“十二五”末提高29個百分點,稀土永磁、儲氫、拋光等新材料產值位居全國前列,培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節能環保4個產值超百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生態屏障更牢
5月的草原剛剛返青,蒙草集團位于和林格爾的鄉土植物組培基地早已姹紫嫣紅。
“買來的種子能種出一片草坪,卻種不出一片草原。”蒙草集團董事長王召明介紹,蒙草集團致力于馴化鄉土植物修復生態,近30年在全國建立了10多個專項種業研究院,因地制宜建設具有特色的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和鄉土植物繁育生產體系。目前“小草諾亞方舟”種質資源庫已儲存鄉土植物種質資源7100余份,土壤樣本近140萬份,生態大數據系統收集全國植物種質資源圖文數據信息近6.2萬種,將為內蒙古乃至中國草原生物多樣性保存、生態修復、生態產業、草牧業發展等提供種質資源保障。
錫林郭勒盟在全區率先建立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任期考核制度,并鄭重承諾不再在草原上新上礦山開發項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區規劃建設風電、光伏項目。
清明節前,錫林浩特市巴彥寶拉格蘇木巴音哈日阿圖嘎查牧民斯琴圖已經給自家的1萬多畝草場“放假”。“我覺得春季休牧對保護草場大有益處,因為此時牧草剛剛發芽,經不起牛羊折騰。”斯琴圖說,“休牧4年了,每年夏季我家的草原上都是鮮花如海,我覺得值了。”
為建設祖國北疆生態長廊,內蒙古最近5年來累計投入生態保護建設資金1600多億元,超過以往30多年的總和。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將50%以上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2016年以來,內蒙古林業建設、草原建設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均居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中國科學院關于內蒙古生態價值的評估報告顯示,2019年內蒙古生態產品總值(GEP)4.48萬億元,約為同期GDP的2.6倍。
“內蒙古是全國第一個以省級政府名義出臺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的省份,目前建成綠色礦山375家,規劃到2025年全部達標。”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占軍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