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21-06-08 15:47:06
6月8日是第13個“世界海洋日”。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洋面積相當于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其具有大量可開發利用的生態及經濟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海洋強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為我們在新時代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海洋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不斷指導與推進我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
據中國國務院網站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已高達60%,對外貿易運輸量的90%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世界航運市場19%的大宗貨物運往中國,22%的出口集裝箱來自中國。以海洋產業為代表的藍色經濟正在成為拉動中國增長的新引擎。可以說,海洋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科學技術、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改變了人類利用和分享海洋資源的傳統方式,海洋在加強國際貿易合作、提供國家資源保障、實現國家利益拓展等方面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
全面拓展海洋發展領域
進入 21 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逐漸將開發和利用海洋的著力點放在提高海洋資源的開發效能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多年來,我國從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加快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步伐、促進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強化陸海聯動的沿海港口建設五個方面,將推動海洋經濟發展作為海洋強國戰略的一條主線,立足海洋發展視野全面提升海洋戰略價值認識,加強對海洋領域的開發建設,努力實現海洋經濟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有效落實“依海富國”戰略。《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同比增長6.2%。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
未來,海洋的產業發展仍然潛力巨大、競爭新優勢明顯,市場需求廣闊。在重視海洋資源開發基礎上要進一步優化海洋產業布局,不斷壯大海洋新興產業。對此,一方面要加快沿海港口建設。一個經濟大國必須是一個海洋和航運大國,要依托港口的建設、管理和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海洋港口作為連接陸海的關鍵位置,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要實現陸海交通運輸連接暢通,加快發展大物流和臨港工業,不斷提高臨港經濟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另一方面要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為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前進動力。發揮海洋科技的先導作用和重要地位,一是要加強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把海洋科技的創新發展與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起來,增加海洋科技研發投入,大力提升海洋科技的研發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實現海洋科技與實體產業的協同發展;二是增強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以完善海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實現海洋科技創新進步與發展,打破傳統海洋科技創新的無序局面,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海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海洋科技創新進一步向前發展。
構建系統海洋戰略布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的核心,就是回答了國家發展與海洋發展的辯證關系:一方面解釋了國家利用海洋如何有效增強國力,另一方面回答了國家應當采取科學可持續的開發觀念利用海洋,充分闡述了中國發展速度與海洋開發速度的內在聯系,以嚴密的邏輯指明了中國經略海洋的具體方向,以獨到的思維指示了海洋領域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發展建設,以科學的戰略引領了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頂層設計,建成海洋強國的重要理論依據。
建設海洋強國,以海洋經濟為中心,以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外交、海洋生態為支撐,是一個各要素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各部分需協同發展,才能推動海洋強國建設的良性前進,故而要著力于強化頂層海洋戰略規劃的設計實施,組織協調涉及海洋經濟、海洋生態、海洋安全、海洋文化等各個層面的理論與實踐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通過打造海上力量、和平解決海洋爭端、加強國際海洋合作,不斷提升海上維權維穩能力的綜合實力;經過轉變海洋開發方式、加強海陸共管共治、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完善生態文明制度,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并舉;一批涉海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對海洋強國建設的支撐能力大幅提升,拓展了中國開發利用海洋的空間;建立新型海洋外交關系,堅持海洋國內開發和國際合作相協調,扎實推進“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逐步形成了以維權維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海洋話語體系。在海洋強國建設過程中,國家層面相繼制定實施全國海洋經濟發展五年規劃和漁業、船舶、海工、港口、科技興海等專項規劃,地方試點示范有序推進,山東、浙江、廣東和福建、天津海洋經濟發展試點深入推進,積累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總體來看,初步建立起了“國家+地方”“綜合+專項”涉海規劃政策體系。
推動海洋命運共同體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基本國情,順應全球海洋建設發展趨勢,積極主動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積極為解決全球海洋治理問題和全球海洋治理機制的構建作出貢獻。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的講話中首次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海洋命運共同體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海洋領域的全新拓展,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和發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海洋領域的具體實踐,也為促進國際海洋秩序的公平正義、維護全球海上安全穩定、推動全球海洋新格局貢獻了中國智慧。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能夠推動世界各國以海上絲綢之路為載體,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經濟發展、海上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共同走互利共贏的海洋建設之路。
作為全球治理的重要領域,全球海洋治理問題,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然而當前全球海洋治理尚處于初級階段,距離實現“善治”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對此,我們必須重視構建海洋的共有性,即共同生存、共同資源、共同責任,尋求我國海洋權益維護與人類整體海洋利益維持之間的共通性,努力塑造公平公正、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競爭秩序。海洋不僅是當今全球各國交往的天然地域鏈接紐帶,更是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不斷變化的形勢下中國連接世界的新型交流合作平臺,需要全球共同維護海洋和平,共同保護海洋生態文明,妥善解決分歧,共同繁榮發展,增進海洋福祉。地球表面積的71%是海洋,這就要求全球必須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留下永續造福人類的“藍色銀行”。而這也正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題中之意,其秉承著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的絲路精神,通過加強海洋合作帶動各國經濟發展,這既符合各國的利益,也堅持了正確的義利觀。
未來,中國會更積極地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切實踐行海洋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在全球海洋治理領域乃至全球治理多個領域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與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