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2021-06-14 14:45:06
原標題:端午佳節與時進,家國情懷總相牽
來源:中國網
謝偉鋒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孟夏時節,萬物并秀,又到一年端午時。劈波斬浪的龍舟競技,驅邪扶正的雄黃艾草,青綠方正的香糯粽子……大眾在端午佳節里充分感知著民俗文化的事與物,體會著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傳統文化底色。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從春秋吳越時期的部落圖騰祭祀,發展到當今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薪火賡續千年而不滅,解讀其中的密碼,發現秉軸持鈞的關鍵,正是一種家國情懷的秉持、一種民族精神的使然。
端午的節日物語里,處處可見“家國”。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所表達的英雄氣節和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燦爛精神篇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人文理想,還是“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大任擔當;無論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忠誠執著,還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格物致知,屈原所留下的氣節與情操,已然彪炳青史。無論后世朝代如何沿著歷史的時光軸更替,都無礙屈原的精神豐碑屹立在民族的殿堂之上,他身上所流淌的家國情懷,已內化為中華兒女的獨有品格,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財富。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屈原所傳揚的家國情懷,不啻是一種精神上的重要支撐。
“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眹液茫褡搴茫彝ゲ拍芎?,這是亙古不變的客觀規律。家國情懷的現實落腳,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在節日生活的不斷改善上。
塞上七顆咸蛋黃的“七龍珠粽”成為搶手貨,一襲漢服成為青少年共度傳統佳節的標配,幼兒園里加設了制作香囊的手工課,小區里的大爺大媽成為端午文藝匯演的主角……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造福人民,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每一次改革發展的使力,每一項民生工程的落實,在推動這個國家不斷前行的同時,也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創造著條件。美好生活不是免費午餐,不是天上掉粽子,只有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才能夢想成真。這樣的樸素理念,在端午佳節里有最好的映照。
“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提倡孝老愛親,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的行為自覺,在傳統佳節里尤甚。近日,安徽省岳西縣來榜鎮的一家幼兒園組織全體師生開展端午節慰問活動,幫助該院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拉家常,且將大米、面粉、食用油、綠豆糕等慰問品送到了每位老人的手里。南京江寧向陽社區組織志愿者開展“濃情端午,心系百姓”包粽子活動,為轄區困難老黨員、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送去關懷與問候。
愛在端午節,情系夕陽紅。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在端午節細細品味這樣新時代的溫暖故事,不啻是給人們以啟迪,給未來以昭示。
端午佳節與時進,家國情懷總相牽。“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華夏兒女的心胸里,國與家、國與人的辯證關系,隨著時光的前行而越發清晰。新時代的維度之下,端午佳節總會有與時俱進的演繹。不管節日屬性如何更迭與遞進,中國人在端午佳節的價值觀念鏈條之上,始終輸出著從家到國的情懷升華。這“獨一份”的身份認同和行為模式,見證著從歷史深處來的歲月,更篤信著向光明未來去的信念。(責任編輯:唐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