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06-15 04:44:06
原標題:引導畢業生優化擇業觀 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來源:光明日報
引導畢業生優化擇業觀 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和“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持續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關乎民生改善,影響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順利實現。
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人,規模再創新高。疊加全球疫情持續擴散蔓延,大學生出國留學減少、留學生歸國就業增多的雙重壓力,今年大學生就業亟須謀早落細精準幫扶措施。
加強思想引領,引導畢業生優化擇業觀、就業觀。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高校要加強畢業生求職意向和求職進展的摸底跟蹤,分類幫扶畢業生調整就業預期、明確求職定位,開通就業心理咨詢和就業幫扶熱線,引導畢業生優化擇業觀、就業觀,提升畢業生對靈活就業、自由職業、慢就業、創業等新就業形態的認知,大力鼓勵大學生投身中西部、邊疆和農村發展。
拓展就業空間,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一方面,強化部門聯動,繼續擴大“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增加參軍入伍、升學深造、就業見習指標,鼓勵開發城鄉社區服務等基層公共管理崗位。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網上文娛、智慧旅游、智能體育、外賣配送、智慧出行、住宿共享等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創造更多彈性化、多元化、靈活化就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壯大新能源和智能汽車、新一代信息通信、生命健康、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研發設計、現代供應鏈、檢驗檢測、現代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深化教學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支持高校以就業為導向打通“專業—學業—就業”的教學閉環,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合理壓縮社會需求量少的專業招生,大力培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經濟技術人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改良課程設置,增加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課程,將就業教育前移并貫穿到學生學習全過程,輔導大學生制定職業發展計劃,引導喚醒學生就業意識,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強化聯合培養,支持企業與高校開展“訂單式”培養或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定向培養高級工匠、工程碩士;鼓勵運用寒暑假實踐、實訓實習、企業開放日等方式,幫助畢業生提前深入了解專業相關行業。完善高校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及就業評價機制,引導大學回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加大就業幫扶,促進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精準匹配。各地高校要成立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積極對接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用人單位,建立常態化的校企對接機制,聯合舉辦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招聘活動,促進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精準匹配。對接教育部“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充分完善校內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向畢業生精準推送崗位信息、提供求職技巧,對畢業生實施精準管理、精準施策。推廣遠程就業服務新模式,協調用人單位廣泛開展“云招聘”“云面試”“云簽約”,降低大學生求職成本。
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強化“雙創”教育,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專業和學業,支持高校普遍開設創業課程、設置創業學分、舉辦創業大賽,提升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高標準建設“雙創”示范基地、孵化器、大學生眾創空間等,為大學生提供低成本創業輔導、免費創業工位等綜合配套服務。加大對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和天使投資的支持力度,落實對創業企業的稅費減免政策。引導和支持高校畢業生積極運用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創業,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
完善就業政策,確保充分就業。政府要強化多層次就業政策支持。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失業保險返還等階段性援企穩崗政策惠及范圍。普遍開展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補貼發放和職業技能鑒定。優化畢業生就業服務,簡化就業報到、申請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等手續。構建新型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定期推出對各類新職業的國家認定,研究制定其社保、醫保、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制度,規范就業者的安全、作息、薪酬等勞動保護標準,加快解決靈活就業、新型就業等大量增加帶來的勞動關系認定難、勞動爭議處理難、社保繳費難等新問題。兜牢就業底線,對城鄉困難家庭、殘疾等畢業生實行“一人一策”重點幫扶,確保困難畢業生充分就業。
(作者:喬荃,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師范大學分中心助研,湖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輔導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