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通江達海創偉業 穿山越嶺總關情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2021-06-15 14:52:06

我是一名有五十年“路齡”的老交通科技工作者,值此建黨100周年之際,回眸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無比正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公路總里程僅8.07萬公里,鐵路里程僅2萬多公里,交通極為不便,生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我對此深有體會。當時,母親忙于工作,我出生后不到一歲,便被送至30公里以外的外婆家撫養。由于不通公路,往返需2天時間,所以母親很少回來,一年到頭見不到媽媽成了我童年記憶中永遠的痛。

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國公路交通與鐵路交通有了很大發展。公路總里程增加到80多萬公里,鐵路里程增加到4.6萬公里,交通運輸緊張的矛盾有所緩解,但仍然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百姓出門乘車難的問題仍十分突出。記得1976年寒假,為了從西安乘火車回長沙過年,我凌晨三點起床騎自行車去車票預售處排隊,才購得一張西安至武漢的硬座票。到了武漢后,排了三天的隊仍沒買到去往長沙的火車票,最后拼盡全力才搶到一張站票,且因晚點和擁擠,在車上不吃不喝地站了十幾個小時才到長沙。

再看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至2020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近52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達1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鐵路的運營里程達14.6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約3.8萬公里,居世界首位。私家車已走進城鄉百姓家庭,全國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2.8億輛,亦居世界首位。主要運輸方式客運總量由新中國成立前的1.3695億人增至96.65億人,貨運總量由1.6097億噸增至464.40億噸,均躍居世界首位。

現在全國基本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有條件的行政村還通了公交車,老百姓出行從未像今天這么便捷。

20世紀70年代初,我有幸參加了湘黔鐵路建設的大會戰。當年筑路的機械設備很少,主要靠人海戰術。全線集結了上百萬的民工,土石方開挖、鑿炮眼、開山放炮靠人工,土石方運輸靠肩挑和手推車,路基壓實靠人工打夯。

為了改變我國的落后面貌,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并將其一以貫之長期堅持。交通行業主管部門一方面積極組織科技攻關,開展自主創新,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攻克了設計、施工和裝備制造方面一系列技術難題,使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開發了系列的施工裝備,全面實現了交通基礎設施施工裝備的國產化,極大地解放了勞動生產力,顯著提高了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和建設速度。先后攻克了穿江跨海的長大橋梁、超長隧道的設計、施工關鍵技術,建成了以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令世界驚嘆的超級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先后開發了凍土、黃土、沙漠、膨脹土、山區等不良土質、不良地質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系列技術,為公路和鐵路向老少邊窮地區延伸提供了技術保障,有力地支撐了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自主研發了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并全面應用于我國的高速鐵路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我國普通百姓的交通出行條件。今天,中國的高鐵技術已成為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當今世界的競爭實際上是科技實力的競爭,其本質是人才的競爭,而識才、愛才、惜才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以前,黨就曾為保護人才與當時的反動政府進行過殊死斗爭。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培養交通運輸領域的人才,全國先后舉辦了十多所交通類大學,為交通運輸行業輸送了數十萬高級專門人才,為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奮戰在交通運輸行業的科技工作者結合我國交通發展的戰略需求,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在解決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中創新,攻克了交通運輸領域的一道道工程建設、管理、運營和裝備研發的技術難題,獲得了數十項國家科技獎勵和國際大獎,將我國交通運輸的科學技術提升到世界先進水平,并在實踐過程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由兩院院士、設計大師、大國工匠為代表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他們傳承了詹天佑、茅以升等老一輩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和家國情懷,一直默默耕耘在交通科技創新的前沿,引領并支撐著我國交通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托舉著明天交通強國的希望之光。

今天,我們正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為我們擘畫了一幅以“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為主要特征的中國未來交通的壯美畫卷。我們看到,交通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正搭乘著高速磁懸浮列車、國產大飛機和未來運載工具呼嘯而來,自動駕駛的新能源汽車正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朝著“雙碳目標”和“交通零事故率愿景”奔馳而去;以“6軸7廊8通道”為主骨架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將把黨的關懷和交通強國的實惠送至千家萬戶,送到億萬百姓的心上;交通基礎設施的低碳建養、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的智慧運營、智慧管理和智慧出行將使中華大地的天更美、山更秀、水更清,交通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百姓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