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06-27 04:37:06
原標題:議發展之道 謀民生之利
來源:光明日報
議發展之道 謀民生之利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部署。日前,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在北京召開。與會常委圍繞“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實,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協商議政,以高水平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美好生活體驗
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支持更多企業投身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十四五”時期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如何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國政協常委陳放建議,要提升政策實效,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提高政策精準度和針對性;推進數字化改造,推動產業數字化,提供技術應用指導、財稅政策支持、基礎設施改造補貼等,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完善要素供給,在中西部布局和培育一批萬億級產業集群,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現代化基礎設施是促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建設融資是關鍵環節。全國政協常委楊明生談到,建議區分項目屬性,匹配籌措建設資金。對公共產品屬性強的項目,堅持政府投資為主,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研究出臺對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稅費減免、獎勵補貼等政策;對屬于具有收費功能的基礎設施,促進政府資金和民間資金相結合;對屬于商業化性質明顯的公共設施,以民間資金為主導,政府給予政策支持。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作為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為充分發揮天津港優勢和作用,更好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天津市政協常委褚斌建議,應進一步深化環渤海港口群建設,加快京津冀航運要素聚集,并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認為,要打造粵港澳創新灣區,發揮好香港與內地各自優勢,建成國際一流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圈。具體做法上,他認為,要加強科創合作組織協調,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培育創新科技新生力量。
科技驅動發展,為美好生活賦能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針對我國加強基礎研究,解決“卡脖子”難題,全國政協常委黃震建議,應多渠道加強基礎研究投入,不斷壯大基礎科研人才隊伍,完善基礎研究支持和評價機制。
全國政協常委吳國華則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談到要試點建立符合基礎研究和前沿學科實際的評價體系時,他提出,在科研人員晉升考核上,提升研究價值、實施進展的權重,并采納國際同行評議,從結果導向轉向過程和科研內容導向,改善人才的科研環境和工作心態。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正成為大國經濟競爭的制高點。重慶市政協常委吳在學認為,應當加大5G規模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全面發展。他建議,要堅持規劃先行,推進5G與千兆光網在城鄉地區實現“雙千兆”協同發展;深化數據中心、“5G+邊緣云”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優化組織與政策,加速5G跨行業規模應用落地;強化自主可控,加強實用型數字化創新型人才的培育環境建設。
增進民生福祉,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實現“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
如何落實“健康中國”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全國政協常委胡剛建議,要發揮三種優勢——體制優勢、群眾優勢和中醫藥特色優勢;關注三類人群——壯大“未病”人群、減少“將病”人群、救治“已病”人群;抓住三個重點——加快醫藥人才培養、加強醫療機構建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殘疾人一個也不掉隊。”作為一名親身經歷和見證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張海迪認為,“十四五”時期,要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提高困難殘疾人保障水平,促進有條件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加快殘疾人服務的科技創新和應用。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在協商中,常委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認真履職盡責,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充分彰顯了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作用和責任擔當。
(本報記者 俞海萍 本報通訊員 吳佳儒)
【編輯:房家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