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07-14 14:31:07
原標題:《澗溪春曉》書評 | 李慶余:?泥土芳香惹人醉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泥土芳香惹人醉
——時代力作《澗溪春曉》讀后
□ 李慶余
捧讀徐錦庚的長篇報告文學《澗溪春曉》,被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被生動優美的語言所感動,被傳神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激勵,被超強的正能量和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所鼓舞。吸食書香,沁人肺腑,一鼓作氣,讀得暢快淋漓。掩卷深思,頓生感嘆:《澗溪春曉》寫的是農村人,記的是農村事,說的是農民話,道的是農鄉情,真是一部接地氣的好書!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熟悉農村。上學時,喜歡讀《鐵木前傳》《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金光大道》等農村題材的書。從事文字工作以來,不忘本分,創作不少反映農村生活的小戲曲、小散文、小小說,有些得以發表。回顧本人的愛好,唯有讀書弄文,談不上博覽群書,尚能做到秉燭夜讀、篝燈呵凍。可放眼當今,書卻讓人常感乏味,好多文學書籍和某些電視劇,主題先行,圖解政治,脫離生活,虛假臆造,廣告宣傳鋪天蓋地,但真正讀起來、看下去,卻讀不熱、看不順,五味雜陳,甚至倒胃。讀了《澗溪春曉》,猶如聞到白酒當中的芝麻香,清香、醇香、甜香,更有千年老窖的泥香,令人陶醉。作者徐錦庚聚焦當代中國的鄉村治理,圍繞“成風化人、由亂到治”這一主題,以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為主線,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的事例,講述其帶領三澗溪村人由“窮”到“富”、由“亂”到“治”,最終建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故事。作品把農村現代化寫新了,把農民的心氣寫靈了,把農村的故事寫活了。好像一把閃光的金鑰匙,打開了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的雙簧鎖。
讀過《澗溪春曉》,腦海中走進一位“內圣外王”的“女神”,她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高淑貞。徐錦庚筆下的高淑貞真是了不起,不平凡。她是一位莊戶人家出身,艱苦樸素,上孝敬父母,下疼愛孩子的布衣平民;她是一位受過中等教育,沒有社會背景,靠個人奮斗獲得成功的實干家;她是一位有遠見卓識,有文韜武略,有駕馭能力,經風雨,見世面,把村管好,把農民帶富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她是一位有思想、有智慧、有理論、有實踐,既創造物質文明、又創造精神文明,懂哲學、用哲理的社會活動家;她是一位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情感的大善人;她是一位有正氣、有志氣、有勇氣、有霸氣、有骨氣的女漢子。社會上流傳“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黨員看支部,支部成員看主心骨”的順口溜,高淑貞正是被黨組織看中、被黨員看順、被群眾看好的領頭雁。15年來,她強班子,治村容,勇擔當,敢亮劍,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敏銳把握機遇,順勢而為發展,使三澗溪走出泥淖,脫貧致富,躋身全國先進行列,榮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平安家庭創建先進單位”“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殊榮。她的形象光彩照人,激人奮進。
當下有些作家情緒浮躁,急功近利,在寫作中玩起省事主義,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移花接木、拔苗助長,寫出一些花里胡哨、不受歡迎的作品。而讀了《澗溪春曉》,感覺徐錦庚堅守報告文學的本真,發揮記者之長,走村入戶,深入采訪,既采訪三澗溪村的過去,又采訪三澗溪村的現在;既采訪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又采訪紅臉、白臉、花花臉;既采訪張王李趙的家族血緣關系,又采訪鄉里鄉親的群眾關系;既采訪老百姓的兒女情長、生活日常,又采訪鄰里之間的恩恩怨怨、爭斗過結;既采訪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的君子,又采訪投機鉆營、沾光取巧的小人。三澗溪是個大村,3000多人,良莠不齊,有占集體便宜的,有告黑狀的,有暗中使絆子的,還有存心找茬的,等等,徐錦庚都采訪到了。真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由于采訪到位,掌握了大量翔實的材料,才寫出接地氣、原生態的好文。作者發揮新聞大家的優勢,將新聞性、文學性語言相糅合,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相穿插,情節連貫、故事完整。這種小說式的寫作,不是單調重復,記流水賬,而是環環相扣,有張有弛。讀《澗溪春曉》,感覺沒有虛頭巴腦的廢話,沒有打情罵俏的水話,句句鎦金,字字珠璣,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人物輪廓,描寫出農村的風土民情,尤其摻雜一些方言土語,更體現事真實、人可信。
《澗溪春曉》的魅力,在于出新。徐錦庚是高級記者,眼光敏銳,思維敏捷,善用特殊的眼光觀察社會,捕捉素材,善于沙里淘金,挑選真金白銀。在他的筆端,不再寫系羊肚子手巾、甩著大褲襠的老式農民,不再寫“老實掉渣”與“厚道似傻”的俗人,不再寫男男女女、花里胡哨的爛事,而是站在時代的高度,審時度勢,獨辟蹊徑,把筆觸伸向新處、深處、實處、細處。按照宣傳正能量、傳播好聲音的要求,一事接著一事老老實實講述,一人跟著一人規規矩矩登場。全書十個章節,每章聚焦一件撓頭事。切成三到四小節,把撓頭事里的針頭線腦一一拆解,緣起、發展、高潮、結尾貫之以歷時性書寫。故事中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如給高淑貞下馬威的村干部、慫恿村民上訪的企業主、暗地里告黑狀的壞事者、一年都不洗一次澡的老爺們老嬤嬤……一事畢,起頭再敘一事;一人退,轉臉再推一人,兜兜轉轉、反反復復,呈現給讀者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比如書中寫到,有一陣子,高淑貞發現村里用電量激增,家家戶戶查了電表沒發現貓膩,一日巡村時,發現村民王三魁家配電室多出一根電線,直通養豬場。她多了心思,請電工仔細檢查,這才引出后面高淑貞發現并打擊王三魁以豬場作掩護,私架電線、盜采煤礦、偷電偷水的精彩故事。再如大學畢業的王元虎,回村興辦大型養豬場,高淑貞熱心幫助解決場地問題,東跑西顛,走村入戶解決資金困難,使養豬場得以迅速發展,贏得效益,賺到大錢,一舉成為農村的龍頭企業。王元虎大學畢業,回農村創業,展現的是有文化、有理想、有能力、有抱負、現代新型的農民形象,這一形象代表新潮,引領社會,可愛、可敬、可學。
著名教授馬瑞芳說過,寫報告文學最難的是“寫細節”。而徐錦庚在《澗溪春曉》中,恰恰把細節寫得最好,可謂是范文之作。徐錦庚集記者、作家于一身,以敏銳、細膩、多彩的筆調,刻畫典型人物的音容笑貌,描繪事件的來龍去脈、山川河流、花鳥蟲魚、形狀、顏色、聲音、味道等細枝末節,讓讀者深受教育和啟發。如徐錦庚寫到的村婦韓荷香,被丈夫狠心拋棄,三個閨女無法在村里落戶,受盡村民冷眼和奚落。好不容易子女長大過上了好日子,又遭遇不測風云,被酒駕的面包車司機撞死在家門口,死后兒女們還為了賠償爭執不休。再如,村民姚玉花因為腦瘤手術后死在醫院,家人對醫院不滿,竟連尸體都不管不顧,擺在醫院太平間,最后還是高淑貞好心抬了回來,尤其抬死尸時,把高淑貞的使命擔當、氣質膽量、心理變化、手腳行動寫得淋漓盡致。這些細節描寫,自然讓讀者產生共鳴,感動、佩服和流淚。
讀《澗溪春曉》,讀出了哲學,讀出了文學,讀出了社會科學;讀出了旗幟,讀出了楷模,讀出了道路。這是一部好書,一部新時代力作。
(作者系濟南平陰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縣文聯黨組原書記,退休后任平陰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理事,出版有新聞作品集、散文集多部。)
來源:濟南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