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2021-07-15 11:47:07
原標題:放牛娃變身藏式陶藝非遺傳承人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尼瑪初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王祥龍 王攀
7月,在阿壩州壤塘縣藏式陶藝傳習所里,藏族姑娘布莫手里拿著藏式陶藝品,對著面前的直播手機,吆喝著:“這是我們手工做的陶壺,喜歡的話就趕快下單吧”。
5年前,布莫還是一個牧場的放牛娃,而今她已是壤塘縣藏式陶藝非遺傳承人,依靠銷售藏式陶藝品,她平均每月掙到4000多元。
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壤塘縣擁有3項國家級、8項省級、32項州級、60項縣級非遺項目。用好非遺傳承,圓夢小康生活,壤塘將非遺文化“軟實力”轉化成小康生活“硬支撐”,探索帶領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放牛娃成非遺傳承人
制陶作品遠銷海內外
今年20歲的布莫,家住阿壩州壤塘縣上壤塘鄉仁朋村。5年前,她還在幫家里放牦牛,在高原牧場上,與白云綠草牛兒為伴。2016年,壤塘縣壤巴拉藏式陶藝傳習所成立,設置藏式陶藝專業,布莫成為了這里的一員。
經過幾年的學習和進修,布莫等在陶藝傳習所已熟練掌握了藏陶的拉坯、修坯、燒制等綜合技藝,并完成了德育、藏文、漢語、數學、電子商務、藏漢文書法、基礎繪畫等課程培訓。
2019年1月4日,壤塘壤巴拉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圳)傳習基地在深圳瓷愛谷文化園區掛牌成立,包括藏式陶藝在內的9個壤塘非遺項目落戶深圳。
傳習基地的陸續建設,讓壤塘的非遺項目插上翅膀。2019年8月,一起學習藏陶制作的小伙伴們,成為壤塘縣首批年輕的藏陶非遺傳承人,他們制作的藏陶工藝品,也順利銷售到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甚至是海外。
“學會制陶手藝,我一個月最多掙6000多元,平均每個月4000多元。”布莫說,現在,壤塘的陶藝產品被更多人知道,也頗受各地客人喜愛。
做好非遺項目轉化
助力農牧民圓夢小康
壤塘,藏語意為“財神的壩子”。以前,這里卻是阿壩州最貧窮、最落后的縣,生活、生產條件都比較差。歷年來,在國家不斷幫扶、當地黨委政府努力下,壤塘探索“多條腿”走路,帶領群眾奔向小康生活。
用好非遺文化,便是有效途徑之一。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壤塘縣擁有3項國家級、8項省級、32項州級、60項縣級非遺項目。為將富集的非遺資源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現實資本,壤塘縣大力實施文化強縣戰略,建立非遺傳習所47個,有18個非遺項目在上海、深圳等地成立傳習基地,并與故宮博物院簽訂唐卡復制研發合同。涉及唐卡、藏戲、石刻等不同技藝。
據了解,目前,壤塘有3000余名青年從事非遺生產性保護、活態化傳承,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超過4000元,實現了農牧民群眾不離鄉、不離村、不離土、不離牧的技能增收新路子。
此外,壤塘縣還在中壤塘鎮打造集非遺技能培訓、文化旅游景觀和文化奔康于一體的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讓文化不僅充實了農牧民群眾的腦瓜子,更“富”了他們的錢袋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